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请在暑假期间,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生,总会过得浑浑噩噩。而据说好多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家长们好担心。

  读大学的日子,比高中阶段有更大的自由度。时间自己支配,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有自己决定。在大学里工作了几年,见过了太多的孩子,在大一第一学期过于自由放纵,以至于挂科重修的例子。深深体味到,没有管束过于自由的状态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也见到了许许多多有理想的同学,高考发挥的并不好,来到我们这样的二本院校,甚至就读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认真做事,埋头苦读,把大一搞得像高四,三年之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院校,开始研究生之路。

  这里并不是提倡所有的同学都要去考研,寻找一个自己可以长期为之努力的目标,树立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为目标和理想去奋斗,有挫折有成功,有汗水有收获,日子过得有甘有苦。把本科的四年过程,未来生活的预演,在不断的拼搏中,一步步实现自己人生的愿望。

  做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上学之前,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

  请在暑假期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还是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不过,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这一段我们看到,即使像龙应台这样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母亲,也依然和读大学的儿子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既是空间的,也是心灵的。人世间不可避免的会有的各种各样的离别,孩子上大学,便是一次这样的离别。

  上大学之前的这个暑假,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不能只让他们娇嗔的叫嚷着独立,真正的独立是心灵的独立,是追求灵魂的自由,是无所畏惧的走向真实的远方。

  也许你要说,如今资讯发达,交通方便,可以经常沟通或回家看看。但现实的情形却是,我们和子女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可以看到彼此的音容笑貌。但孩子们的成长,确实不可避免的。正如家长们也曾经离家奔赴远方的大学。

  录取通知书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张离别的车票,这意味着和孩子的分别就此开始了。孩子渐渐长大,终究是要离开的,送孩子上学也是人生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大学开学,孩子开始了独立的新生活,另一方面爸妈也是从那天开始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

  从七月份收到录取通知书,早早就订好了去学校的车票。研究学校所在城市的饮食和天气,军训的要点,新生的开学须知,这些都是我一步步帮孩子完成的。随着开学日子一天天接近,买床褥、买凉席、买蚊帐、买行李箱,我一件件精挑细选着需要携带的东西,还庆幸自己在孩子身边,可以帮忙扛重东西。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更别说一下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生活。

  九月份终于开学了,忍受十几个小时脏乱差的火车,一路上都是开学的学生,尝试去其他家长交流,互相探讨孩子未来专业的发展,看看能不能碰到同一个学校的老乡。顶着九月份的骄阳,我们开始流程办理繁琐的入学手续,领军训服、找寝室、打扫寝室卫生,归置行李箱的东西,买缺少的东西,一刻也闲不下来,忙完早已到了晚上。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