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不爱说话、胆小黏人”这一点,首先您要了解,每个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一方面跟家庭教育有关系,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孩子早期阶段,跟他本身的个性特点也有着很大关联,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遗传。也就是说,两个外向的父母也有可能会生出一个非常内向害羞的孩子,这是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如果您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结论。例如您觉得咱们的孩子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不愿意积极表现的孩子,认为她这个行为很不好,不开口就一定学不会,长大还会丧失很多机会。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去认定孩子的行为,当然会很担忧。
事实上,我大女儿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教她的儿歌她从来都不跟读,让她复述一下也不肯。但我们会观察到她有时自己一个人嘴里悄悄念叨、偷偷练习。有一天这个孩子突然就愿意说了,我们发现那是在她完全掌握之后,她更喜欢“一鸣惊人”的效果。
怎么向妈妈开口想做那个 想和妈妈做但不敢开口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孩子是属于比较外向活泼的,他们乐于互动,尽管可能会出错或者读音不准,但你一教他就会咿呀学语的去说。不过有一些孩子的个性比较沉稳,他们看重的是最终“更完美”的表现,所以他需要自己练习到一定的程度,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去表现。
同样的,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个性非常软弱,别的孩子欺负他也不懂反抗,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吃亏,但其实这可能是一个性格上不太愿意直面冲突的孩子。
如果您是从觉得“孩子吃亏了”的角度去理解,您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好的个性。但如果我们从保证安全的角度去考虑,其实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他会比同龄人遇事更加沉稳。因为反击也可能会导致冲突升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相对地远离危险,保障自身的安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性格。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性格问题。
怎么向妈妈开口想做那个 想和妈妈做但不敢开口
其次,我们父母要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孩子觉得难受的是,孩子(尤其特别小的孩子)一般都会非常渴望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父母的期望,令父母满意。不过个性不同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冲突,就是父母可能会觉得外向、活泼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这对孩子来说,其实会觉得很难适应,因为也许他们的性格并不符合父母的预期。
最后,父母们可以通过示范鼓励的方式,相对增强孩子活泼开朗的一系列行为。比如说下次给孩子教完古诗,她如果不肯跟读的话,父母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告诉她:“宝贝再练习一下,下次读给妈妈听好不好”?
一旦孩子出现了跟读或者表演给你们看的行为,家长要积极赞扬,甚至可以用一个小小的仪式给孩子奖励,比如全家一起做一个小活动来庆祝。通过这种强化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更多地做出相似的行为,从而变得开朗起来。
最后需要提醒您的是,您的描述中很多是对孩子评价式的说法,比如“孩子不爱说话”、“在外面一句不说”、“胆子特别小特别黏人”,这一类我们把它叫做“标签式定义”,是不鼓励的。并且这个“胆子特别小”的看法也有可能是您自己的判断。我们在描述孩子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单纯还原,要到看行为本身,父母带着主观评价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反而更不容易解决问题。
《三十而已》中,很多网友都被顾佳的人设圈粉,在最近剧情中,顾佳的身世揭晓,原来她之所以这么坚强,还和原生家庭有关,看完这段剧情,让人更加心疼顾佳。
顾佳的妈妈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去世了,只剩下顾佳和爸爸一块生活,可稚嫩的顾佳却不知道如何和父亲沟通,于是只能自己学着长大。
小时候的顾佳在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不知如何给父亲开口,所以就只能自己承担,为了躲避尴尬的时刻,高中的时候她选择读寄宿学校,上了大学也躲在宿舍里不回家,慢慢的父女就变得疏离了。
不得不说,被迫长大的顾佳真的让人心疼,青春期少女面对中年寡语的父亲,女孩子的心事又不能全都和爸爸说,两个人想要沟通却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大概是因为顾佳这样的身世,长大的过程很多事都要自己做决定,才让她变得这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