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荔湾广场, 还有,日本青木原森林(也叫“自杀森林”)也有着类似的传闻,在战前,被遗弃的婴儿和老人活生生地饿死在森林里,怨念积聚多年。而且一旦走进这个森林,指南针就会失灵,很多人走进去就出不来,每年搜寻尸体的警察都要逐个系好绳子才敢进去。在日本,这也是一个被认为充满邪气的地方。
另一种就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地方,一般是比较有历史意义或者传奇色彩的景点,相对第一种,这些地方并不阴森,反而更开阔,甚至壮丽。
比如法国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韩国麻涌大桥等人文景点,都算是这些国家标志性的建筑,又如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澳洲间隙悬崖,英国比奇角,日本三原山等自然类地点,这些地方富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都是受自杀者青睐的地方。
在和金门大桥的姊妹桥海湾大桥的对比研究中,自杀专家们发现,在海湾大桥上自杀的人屈指可数,许多人认为死在金门大桥会很美很浪漫,而从海湾大桥跳下去却显得很老土。
无论是被灵异的邪气吸引还是被浪漫的幻想所迷惑,选择这样的地点,而不是随意的地点,都能一定程度地给予自杀者留存在世上的尊严。
自杀事件出现集堆效仿的情况,跟媒体的报道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自杀研究中有一个名词叫自杀传染,它指的是有企图自杀的人在计划自杀时,会有意识地模仿别人自杀行为的现象。
菲利普斯曾经专门针对自杀事件后的效应做统计,他发现,每次轰动性自杀新闻报道后的两个月内,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五十八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自杀事件的报道,都杀死了五十八个本来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人。
菲利普斯同时发现,自杀诱发自杀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对自杀事件广为宣传的地区。而且,这种宣传越是广泛,随后的自杀者就越多。
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会让已经有自杀念头的人对已经自杀身亡的人产生心理联结,在心理学上,这里贯穿着社会认同的原理,他们看到内心痛苦的人采取自杀的形式,他们也会认同这种解除痛苦的方式。而媒体越是大肆报道,就会越像情绪上的“流感”,对有自杀念头的人会产生强大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因此也会被鼓动去自杀。
选择特定的地方自杀,是因为人们觉得这些地方很灵异或者很浪漫。不过,我们所得知的自杀事件,其实都是媒体报道的,事实上,这些自杀事件并没有那么神奇。
但当媒体把报道的焦点放在自杀的地点上,并为这个地点加以各种灵异戏份,这些信息就可能成为下一例自杀者采取行动的诱导点,从而引发了一批模仿者选择在同一地点自杀。
比如荔湾广场,一旦发生跳楼自杀事件,媒体都会以“荔湾广场又有人跳楼”“荔湾广场又出事了”等做新闻标题来强调事发地是荔湾广场,有的媒体甚至还为荔湾广场贴上“著名自杀地”的标签,而且还对诡异的传闻进行放大,那些有自杀念头的人就更容易受到诱导。
又比如日本的自杀森林,指南针进去了就失灵这一点,后来科学家已经证实,这种失灵只是火山熔岩的磁场作用所致。不过媒体却没有着力去报到这一点。
在众多关于自杀地的报道中,媒体为了保住关注度,对事实闪烁其词,而对那些被灵异化的传闻言过其词。因为他们很清楚,新闻的内容一旦失去灵异这一猎奇点,大众自然就提不起关注的兴趣,所以很多媒体就只能人造“自杀热点”来博取眼球了,很多人都是这样中计被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