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吴语-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你”用“乃”,“时候”用“辰光”,“东西”用“物事”,“午饭”用“昼饭”,“晚了”用“晏”,“于是”用“乃么”,舒服叫“适意”和“惬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的“软糯”。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第八:吴语-上海话
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是最大的。
上海人说“不”为“勿”,你用”侬“,“时候”用“辰光”,“东西”用“物事”,“晚了”用“晏”,舒服叫“适意”和“写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上海话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第九:陕西话
陕西话(这是个不存在的伪概念,陕西方言包括陕北的晋语,关中的中原人话关中片以及陕南的西南人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第十:四川话(西南人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人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