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名科学家质疑天河工程不可行项目参与者:自有考量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王俊见习记者吕银玲)今天(11月22日),中国科学网报道《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再次让“天河工程”引发关注。
该工程由青海大学国家实验室承担,基于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团队的“天河理论”,提出利用三江源区天然的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
“天河工程”一直面临诸多争议。科学网援引多位气象、大气领域专家意见,称该工程“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荒诞幻想项目”“没有物理内涵上的创新”等等。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认为,“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科学网援引多位气象、大气领域专家意见刊发文章。图片来源:科学网截图
新京报记者今天联系到部分实名批评的科学家,他们表示,言论系个人观点,未经过调研。
陆汉城对记者表示,该工程既没有科学基础,技术上也不可实施。由河道专家主持的“天河工程”绕开了气象专家,项目中使用的图表等基础材料,都是气象领域“小儿科”的内容。
陆汉城认为“天河工程”的科学基础经不起推敲。“天河工程”来源于王光谦院士的“天河理论”,而气象学家几十年前已经发现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分布带,称之为“atmospheric river”(“大气的河”),实际上没有区别。
针对“天河工程”提出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陆汉城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不成熟的技术,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少量试验,大规模造福于人类是不现实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继明认为,科学上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没有人工干预晴空大气形成云和降水的理论和技术。孙继明告诉记者,自己与其他气象专家没有就该工程交流过意见,但“不约而同地有同样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