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米上市了。虽然经历了破发,但前景依旧看好。
小米赴港上市(图/图虫创意)
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超过30%,遥遥领先;成为西欧地区销量排名第六的手机品牌;在希腊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4%,排名第一。目前,小米已进入74个国家。
8月7日,上海市正*府与小米集团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26日,小米武汉总部项目在光谷正式开工。12月,小米推出了开发者激励计划,布局AI。凤凰涅槃,小米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18年上半年,格力发明专利授拳量787件,全国排名第七;10月22日,格力全资收购合肥晶弘电器。同时,格力业绩增长也十分强劲,董明珠在演讲中宣布,珠海市正*府已答应向格力电器提供建设一万套住房的土地,“我希望能为每一位员工都能提供一套住房。”
对立到融合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透露:格力2018年营收额预计增长500亿元,届时将会达到2000亿元。赌局,基本赢了。董明珠还说,格力和小米的对比没有意义。
其实,用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格力和小米的对比意义非凡。这是一场传统经济模式和互联网经济的对抗、学习、融合的大演变。
董明珠与雷军(图/视觉中国)
董明珠的底气在于,她信奉市场和销售,雷军的底气在于,他相信科技和互联网。而他们共同的底气在于,与时俱进创新精神和临危不惊的企业家精神。变则通,通则达。没有永远的铁饭碗,任何行业都将成为传统行业、甚至夕阳产业,唯有创新和改变是生命力的主题。
在董雷二人的“10亿之约”的头一年,同样是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王健林与马云也曾有一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王健林与马云也曾打过赌(图/网络)
王健林何尝不是董明珠,雷军又何尝不是马云。而事后我们同样发现,新零售诞生了,大家不再执着于线上和线下的对立,而是深度融合。传统和新锐相互借鉴学习,似乎才是平稳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生命力。
也正是悟到了这一层,小米和格力都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