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物联网的技术和手段做了一套玻璃幕墙的安全监测系统,这是与交大、同济等等一些学校共同合作。
我们的前端传感器能够探测它的震动,包括应力、应变、温度等等影响玻璃的安全的一些参数。也有一些窄带物联网的传输技术,能够非常便捷地把前端玻璃的一些状态数据采集上来,在采集上来以后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有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手段结合起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提前预警,建立玻璃的幕墙会破碎的一个模型。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风险程度到底是多少。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雷雨天到底能不能靠近玻璃幕墙。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安全标准,玻璃相对还是有一定的安全性的,不过上了我们这套系统以后,相信未来会更加得安全。
建筑安全隐患,小微场所远高于摩天大楼
物联网怎么解决运行中的建筑安全呢?左边这张图是我们的金贸大厦,我们一想到建筑的安全可能首先想到高楼大厦。
其实很危险的一些地方就是这些小微场所,包括这种群租房、家庭作坊,里面住的人比较多,水电这种消防隐患是非常大的。
就像我们现在这个剧场,如果旁边着火了,可能人家都已经撤了,不过我们这压根不知道隔壁着没着火,等到烧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非常晚了。
有没有一些手段和措施能够解决,或者说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呢?是有的。
在建筑运行过程中我们想了很多种方法,针对很多种不同的应用做了多种物联网的系统。这个是现在也比较热门的,叫独立式的烟感,传统的烟感可能是由消防局,包括跟喷淋设施是联系在一起的。
任何一个建筑如果要验收合格的话,必须有这套设备,现在有些独立的烟感可以在里面集成这种窄带物联网。因为有这些窄带的传输技术,比方说它有十年以上的寿命,我们把这个布在房间里头以后,在上面可以集成语音广播的信息,隔壁如果着火了,我们这个房间里可能瞬间都知道了。
这个在上海经信(委)和科(委)的支持下,我们在杨浦、虹口,东方明珠已经布了将近3万多个独立式的烟感。大家以后每个家庭里面,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买这种设备装在你家里,可以通过APP监测家里是不是有着火的情况或隐患。
电梯的安全也是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上海是电梯应用非常广的地方,有将近有30万台的电梯的保有量,超期服役15年以上的电梯可能有几千台,10到15年的也有七八万台。而电梯的实际使用寿命按照要求来讲一般就只有十年。所以怎么来做好维护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虽然我们的事故没有出那么多,不过物联网也能为电梯的安全做很多工作。
现在我们在电梯里面加装很多的传感器,包括楼层、平层、烟感,可以监控电梯电线的电流等等。它可以通过温度来判断这个电梯是不是安全。
做到这个以后,我们把电梯的很多状态数据采集上来,可以远程做人工智能的分析,分析完以后可以做到电梯的合理化维保。
现在电梯正常的维保是由人靠纸质的材料去进行维保,他是不是去了?维保的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但未来有这套物联网系统以后,我们可以切实地保障每台电梯的安全性。
还有,我们在大楼里面会有一些新风、供水、给排水的系统。有了物联网的技术手段以后,我们可以看一下房间里的空气质量,温度是多少,湿度是多少,然后调整到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在给排水,我们可以看一下水量流速是不是合适,里面是不是有些污染等等,这样的话能保证大楼的安全。
摩天大楼、南水北调中的物联网技术
当时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广州小蛮腰上做了一个项目,在上面有布一些传感器,可以看高楼的一些摆动和震动,判断它是不是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
我认为这种东西以后也会在包括上海中心这样高楼上面进行使用。
另外一块是我本人持续七八年的一个工作,当时我们是给南水北调中线做的安全防护系统。中线是从当时湖北、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引水1432公里到北京和天津,大约每年10亿立方米的水。
不过这里面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它这个南水北调相当于从南到北整个是逢山就要钻隧洞,逢峡谷就要架桥,工程非常复杂,里面也确实有很多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