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面这种渡槽两点几公里长,上面全是水,几千吨的水对整个基座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在上面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监测它的位移沉降、渗流渗压。那么就相应地构建了工程安全监测系统。
同时我们跟外围的一些气象信息,不管是气象局的信息,还是当地的雨量站的信息相结合。我们还做了一些水量和水质的监测等等,把这些信息汇聚上来对南水北调的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防护。
同时我们还构建了防止人入侵的一套系统,就是说如果有人攀爬围栏,进入渠道,我就能知道,还能顺利地把他指出来并找到,这样的话也能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因为我们这个是人工挖掘的工程,一旦掉到这个渠道里头是很难上来的,因为它这个是水泥的边坡,想爬上来都非常难。所以人的安全也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核心
讲了前面的各种物联网的技术手段,不管是桥梁、大楼,还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未来的新型传感器是里面的很核心的一块。
我们讲未来的智能建筑里面,它必然是把建筑的建造、运行、更新以及未来的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信息化。一方面提升建筑的安全水平,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但我们国家其实在新型的传感器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缺陷的,一方面很需要各种新型的传感器,而在这种高端的智能传感器方面,美国、日本和德国它们是比较先进的,占了全球大概70%,我们国家大概只有10%左右。
同时从生产的角度来说,2万多种传感器,我们国家大概只有1万多种,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很大的短板。
那么好事在哪里?就是我们国家的传感器产业由原来的仿造,已逐步地开始往高端拓展,我们国家的一些芯片厂已经开始在逐渐走上高端的路线。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的一些高速度加速器,包括陀螺仪,以前在军工里头用得比较不错,现在也开始在转民用;我们一些压力传感器,现在水表气表里头也开始在应用;我们做的一些防爆的传感器,在普通机场做安检的时候已经在用,我们有一些毫米波的设备、安检的一些设备也已经在机场里这用了。
所以我相信,就是在未来的3到5年之内,我们很多种高端的传感器是能够实现突破的。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可以为建筑,尤其是未来建筑,可以为它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和手段,为它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