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现雷人“女德班” 监管机制待完善
北青报记者发现,温州未成年人“女德班”并非个例。去年辽宁抚顺就曾有过类似的教育机构,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过相似的雷人语录,包括“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 、“女子就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在最底层……”。当时视频曝光以后,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称该校“女德班”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有悖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要求其立即停止办学,遣散学员。
温州市文明办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此次未成年人“女德班”的部分讲师,正是来自于此前被关停的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
此外,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在这次事件曝光之前,已经有过多次招生,日前仍有针对未成年人的封闭班在全国各地招生。就在12月8日下午,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培训中心第12期仍然在招生中,培训中心的杨老师介绍说,该班为封闭班,主要是面向未成年女孩,她们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温州上课。
当北青报记者询问课程具体内容时,杨老师不愿做过多解释。她只强调,这个封闭班是公益免费办学,会提供吃住的基本保障,在培训中心主要吃蔬菜,不吃肉,“培训中心现在提倡养生,蔬菜对身体有更好的营养”。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女德班”的主办者都是以公益性群众组.织名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而在实际开展业务时都与教育相关。
据公开资料显示,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是社会团体,2011年8月在温州市民正局等记,业务主管部门是温州市文明办。而此前被关停的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2011年4月经抚顺市民正局批准,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属公益性群众组.织。昨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温州市文明办了解到,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当地教育局和文明办等多个部门。
有专家表示,对于组.织中.出现的不恰当教学内容,在实际监管中并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单从这些组.织上报的课程名称来看并没有问题,在实际授课中老师真正会讲哪些内容,却无法得到监管。此外,专家认为,“女德班”不涉及体罚和非法约束未成年人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无法从法律上禁止,这也是“女德班”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传统文化教育需对培训资质进行规范
“女德班”频遭诟病却又屡禁不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学与子学教研室的韩星教授认为,当今社会在“男女平等”呼声中,出现一种极端,一些追求性解放的男女比较放纵,在家庭关系中,一些女性没有负担起家庭责任,包括对孩子的教育,但一些人错误地将此归咎于“女德”缺失。
韩星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民间讲学比较乱。“例如‘女德班’很少有正规学者参与,一些人只是学了皮毛,一知半解,有的可能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开设培训班,但在理解上有偏差,有的对传统文化在古代的应用理解存在偏差,有的是不顾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机械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