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疫苗这东西,市场反馈信号就比较弱,你打上疫苗之后,哪怕是白水,也有可能一直不发病,几年后发了病,也难以确定是否和疫苗有关,也就是说,终端消费者群体难以快速感知A产品和B产品哪个更好,或者快速感知的成本较高,也就是说,市场比较迟钝,这种情况下,市场本身就容易由于缺乏反馈信号而失灵。
疫苗甚至比各种普通的医药产品的市场反馈信号更弱,因为往往是病人长了病才去吃药打针,如果吃了药打了针病不见好,或者更严重了,那么从“病好了”到“药有效”的逻辑关系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建立的;不过疫苗往往都是正常人去打的,因此在消费者层面相对较难建立起“没发病”到“疫苗有效”的逻辑关系,谁知道你是没遇上感染源还是疫苗保护了你呢。
2、市场竞争条件下社会成本较低的领域,更适合市场化
比如餐饮行业,覆盖面很广,如果全部国营,那国家负担就会很沉重。如果既允许国营小餐馆存在,又允许私营小餐馆存在,那后者很快就会获得优势,因为后者不需要承担各种福利。这种情况下,干脆国家就彻底放弃餐饮行业的国营店,只保留极其少见的个例,这样整个社会的成本会比较低。
3、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类行业
这个不多说了,可以参考杨蕾魏积安早期的一个相声《笑比哭难》,就是讽刺国营商店员工脸难看的。计划经济年代有些国营单位就是这一副“大爷”脾气。甚至北京有一家小吃部在玻璃门上曾贴出过“本店绝不打骂顾客!”
4、出问题之后影响较为有限的领域
比如你买了一台不太好的手机,也仅仅是损失了些钱财;比如你去一个小餐馆吃饭拉了肚子,也仅仅是几十人的问题。而且由于反馈信号强,这些有问题的产品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这使得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收缩。
而疫苗则不是,由于全民接种,以至于动不动一个公司的一个批号就影响25万人,其严重性不是一般的药品、食品、消费品所能类比的。
5、不存在天然垄断性,或天然垄断性较弱
打疫苗一般都是去医疗机构或者防疫中心,而不是直接从疫苗生产厂家购买,这使得疫苗生产厂家面对的“客户”,实际上是少量的医疗机构或者省级防疫中心,这是由疫苗接种和保存的专业性所决定的,这种天然垄断性使得私人疫苗生产厂家只需要贿赂少数对象就能实现大规模销售,而不需要通过“贿赂大多数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来实现大规模销售。
总结一下,哪些领域比较适合用计划经济,应满足以下大多数或者全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