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那是什么虫子?”
“不是虫子,是昆虫家。”
“没听说过。”
现在想来,我或许应该把那本《昆虫记》借给他。
但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他读了《昆虫记》,又真的会有很大作用吗?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
这是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专长,使他们长成更强大的人,从而立足于社会。
而现在,“因材施教”,早已变了味儿。变成了脸皮厚的多打,脸皮薄的多夸,“因材施教”,让学生更符合应试教育,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
中学那会儿,老师总在讲“木桶效应”,不要偏科,我对此深信不疑。
到了大学,我交了一个在机械设计方面很牛的朋友,不过他文科英语什么的成绩很差,我劝他不要偏科,和他讲“木桶效应”。
他笑了,他告诉我,如果你的某块木板足够长,你的桶一样可以斜着放的。
醍醐灌顶!
原来,昔日的全面发展,正逐渐沦为全面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