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看世界

 过年回家10天,参加了8场“人情宴”,道喜背后是苦笑;辛苦赚钱一年,回家出“人情费”,腰包掏空了一半;明明腰包紧张,还要买来高档烟酒,彻夜燃放烟花鞭炮,只为撑场面……

  春节期间,部分乡村畸形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种种陈规陋习给基层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部分群众形容这个年过得“心惊肉跳、头皮发麻”。

  移风易俗显得尤为迫切。幸好多地早已展开探索,效果也比较明显。但对于部分地区由正*府主导的移风易俗和“一刀切”整治方式,群众中也不乏质疑和担忧的声音。

  “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子卖”

  王蓉的家乡在华东某省的农村,当地素来以“人情重”“彩礼高”闻名。本年春节回乡,从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初六,她参加了8场酒席,涉及结婚、寿礼、乔迁、周岁、建房等主题,人情费都是400元起步,高的达1000元。她说这个节过得头皮发麻,“最多的一天赶了三个场,必须人到情到。”

  春节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部分乡村人情负担之重,陈规陋习之突出,已令人谈之色变。

  前几年,湖南省平江县(市)梅仙镇三里村在开展移风易俗之前,发生过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

  村里的贫困户徐传德,房屋倒塌多年,一直在邻居家借住,住的地方破旧不堪,生活不便,甚至没有手机信号。2016年,驻村扶贫队帮村里建了集中安置房,生活便利,一套价值10多万元的新房,只需交5000元就可拎包入住。

  奇怪的是,徐传德符合入住条件,却始终躲着不要这个福利。扶贫队员爬上山来家访,老徐才说了实情,“我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山下人口集中,人情往来多,一年人情开销就要四五千元。”

  办酒、节庆、人情往来等各种乡风乡俗,在过去很多年发挥过团结乡邻、凝聚人心、互助共赢的宝贵作用。不过,近年来,部分乡村的人情风越刮越歪,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初衷。最典型者,莫过于人情“异化”过程中频发的“无事酒”成风。

  红喜事、白喜事、升学宴、谢师宴、参军宴、满月宴、建房宴、装修宴,还有逢五逢十生日宴等,仅仅是“常规动作”。人情礼金水涨船高,过去的50元起步,现在200元起步,关系稍微亲密的500元起步,关系亲密的800元~1000元是标准。这些人情债还不能躲,“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子卖”“宁荒一年田,不丢人情场”。

  有的地方人员和地方人大代表做过调查,部分乡村村民的人情支出竟然占到整个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低收入家庭的年人情支出甚至超过年收入。由于支出太多,村民很难维持长时间“光出不进”,只好找理由办酒收礼“回本”。前些年,中部某县(市)流传一种说法: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如果两三年不办酒,家庭财正就会破产。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