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以及问题。随着檔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015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使国企改革的措施更加细化,并提出要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咱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局面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在建立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的同时,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咱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对其他性质企业的带动以及引领作用,将国有企业的企业性以及公益性统一起来,是摆在咱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时事评论评论:  

    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咱国学术界研究以及讨论的焦点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与以前已经大有不同,未来改革的方向也出现变化。

  国有企业具有企业性与公益性的双重特性。

  国有企业本身具有企业性以及公益性两种特性,其绩效评价可以归结为市场评价以及企业效率评价,以及国家以及人民意志的评价(所有者利益评价)两个层次。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企业性主要体现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特性与其他类型企业没有区别,属于企业的普遍性质。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公益性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公益性,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即使在亏损的情况下,也必须保持运营,不能停产或者倒闭。这部分的公益性可以称为基础公益性。另外一个部分的公益性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形势,而有不同的内容,这个可称之为可变公益性。事实上,可变公益性很大程度上与正*府正策的实施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性质企业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参与的正策内容方面,国有企业则充当正策实施以及鼓励者的角色。正策内容以及导向不同,则国有企业的公益性角色体现也不同。而公益性的特性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承担国家要求的许多社会责任,在履行这些责任时,必须撇开常规企业的成本—收益经营模式,很多时候需要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从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看,过去的改革主要是要强化国有企业的企业特性。如早期的承包制,就是力图在保证国有企业架构下,提升管理层以及职工积极性的措施。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咱国的国有企业主要进行了产拳改革,其根本目的也是要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并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关键行业以及核心领域的控制力。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公益性实质上并没有不断提高。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提高生产效率与可变公益性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