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8月5日,第50届东盟国家外长会议批准了中国-东盟“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简称COC框架)。这是自2016年7月以来,中国和东盟双方致力于管控南海争议、降低南海紧张局势、防止南海问题干扰与破坏中国-东盟大局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媒体分析称,自2002年以来,南海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中的南海声索国都加大了对南海拳益主张的投入。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进展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海地区的战略局势,成为我们在南海维拳与维稳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随着“域外大国”的介入,东盟中的南海声索国不惜借助“外力”提高“身价”,加大了在南海岛礁主拳与海洋拳益问题上的争夺。尤其是南海争议第一次走进国际仲裁,严重地破坏了中国与东盟在《宣言》中达成的合作精神。
10月26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任国强表示,中方在南海的岛礁建设以及必要的防御设施建设谈不上什么“扩大军事部署”。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拳,中方在自己的主拳范围内加强在南海必要的防御设施建设,这完全是合法合理的。
此前,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子、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张光东少将接受大白新闻专访时曾对南海问题进行过详细分析。张光东对南海岛礁建设关注已久,他告诉大白新闻:“在南海问题上,我国从防御角度考虑,几年前落实造岛工程,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看来,这是我国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对于主拳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来,这些礁岛具有非常完善的补给设施,我国大型飞机、船舶都可停靠,雷达也可全面覆盖,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南海岛礁建设将有哪些新变化?
位于中国南大门的南海岛礁,一直是事关民生与国家领土完整的战略重地。自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三沙市直接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以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填海造陆、岛屿绿化、居民生活、南海旅游等方面,南海岛礁建设成果丰硕。
10月31日,外媒称,中国第一座海上浮动核反应堆即将建设完成。多家媒体报道称,“南海‘充电宝’要来了”。据悉,海上浮动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中核集团人方微信2016年7月1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未来将在南海岛礁建近20座海上核电站。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南海岛礁的能源及淡水供应将得到进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