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新闻

  交付空军的01架量产型运20

  从2013年开始,除一架用于地面测试的静力试验机,运20共生产4架原型机,第二架运-20原型机于2013年12月首飞,第三架原型机于2014年7月首飞,第四架原型机于2015年7月露面,这意味着中国用三年时间生产了4架原型机并完成了试飞,这个速度相当快。

  运20的研制过程总结起来就二个字——“着急”

  运20是为了解决急需,解决有无问题、小步快跑的产物。为了尽快服役,运20在技术上采用了很多成熟的货架产品。譬如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能提高升阻比的超临界机翼,其实早在30多年前的运-10上已经采用,还有活动式的三缝增升襟翼设计,民航客机上十分普及。

  目前运20所使用的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发动机,是苏联的第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问世距今已有40多年,推力不过12.7吨,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的发动机同款,远远逊于C-17挂的F117PW100发动机的18.3吨推力,也弱于伊尔-76的最新款、伊尔-476的PS90的17.1吨。D-30KP-2发动机的细长造型与鲲鹏雄浑宽大的身躯很不相称,这种噪音和油耗都极大的落后引擎,不仅限制运20飞机的最大载重和航程,而且严重限制了运20的飞行性能,很难实现野战机场的短距起降性能,难以使用外吹襟翼增升技术,来获得起降性能的加成,因为这种技术会损失一部分推力,非超强发动机不能用。目前运20无法像美制C-17那样,实现从本土跨洲际直接向前线野战机场进行运输的一站式战略投送,无法将战略与战术空运集于一身。中国选择俄制D-30KP-2发动机,是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的不得已的选择。

 图片:交付空军的运20,机头侧面涂有中国空军字样

  运-20的机身结构和发动机都是基于我国熟悉的俄制伊尔-76运输机,在机身、机翼和机尾等部分采取类似C-17的设计,某些方面比伊尔-76有提高,但这个平台整体上源自1970年代的技术水平,因此提升空间有限。运-20很可能只是扮演过渡角色,初期的生产数量应该在50架左右,不会有外界传说的300、400甚至900架那么夸张。只有到了运20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改型出现以后,才会迎来一个运20的高产期。

  运20基础型将使用俄制D30发动机,其总产量和年产量,可以从中国进口俄罗斯发动机的数量推算出来。

  据俄罗斯正务网发布的土星发动机公司签署的招投标合同,该公司在2016年底与中国军签订了两份合同,共计224台D-30KP-2发动机,计划在2020年前交付完毕。此次中俄D-30KP-2发动机合同分为两部分,第一个合同是54台发动机,总价1.58亿美元,每台292万美元。交付期分四年进行:2017年交付10台,2018年交付12台,2019年12台,2020年20台。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