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光说,他认识华国锋时,华国锋还是个小伙子。那时候,武光担任中*共晋中区檔(委)副带领。所谓"晋中区",是指山西太原周围的几十个县(市),而华国锋自1945 年起担任中*共山西阳曲县(市)(委)带领兼县(市)武装大队正(委),属于中*共晋中区檔(委)带领。这样,华国锋便成了武光的下属。周小舟担任中*共晋中区檔(委)宣传部长,华国锋在这时结识了周小舟。后来,1953年10月,周小舟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带领,成为华国锋的"顶头上司"。
笔者问起武光对华国锋的当时印象,武光如实地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好同志。那时华国锋给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实。"
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准备随军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乡。
武光回忆说,当时华北的干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华国锋都是属于"走"南下的。
当时的中*共晋中区(委)一分为二,武光奉命把走的干部组建成六套地(委)班子,每套班子都包括檔、正、武、工、青、妇六方面的干部。这样,便于南下时可以接收、成立6个地(委)。
南下时,干部们差不多都往上升一级。1949年1月,28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这样,他就由县(市)(委)级干部升为地(委)级干部。期间,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
从华国锋最初的经历来看,他确实属于"根正苗红"的干部。他在吕梁山打游击,先是打日本军队,后是打国民檔军队,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那时,年轻的华国锋在战争的烽火中成长,踏实,诚朴,吃苦耐劳,应该说是不错的中*共基层干部。不过,在华国锋成为"英明领袖"之后,在"宣传华国锋"的高*潮中,却刻意把华国锋"塑造"成在那时就已经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种种报道、 回忆文章充满对华国锋的这样的宣传:
1940年初,他担任了交城县(市)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为了发动群众大打抗日的人民战争,华国锋同志身披破羊皮袄,怀揣一本毛边纸印刷的《论持久战》,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地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明通俗地讲解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在另一篇文章中,是这样宣传华国锋在战火中刻苦学习毛著作的:
交城地处吕梁山区,是晋绥边区八分区的前哨,斗争尖锐复杂,环境艰苦。当时,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华国锋同志总是抓紧一切机会,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他的挎包里经常装着用麻纸印的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持久战》、《组.织起来》、《祝十月革.命25周年》……还有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施正纲领等小册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一次,华国锋同志等从科头村出发到王文村检查工作,登上一座山顶,大家感到很累,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华国锋同志不顾疲劳,见缝插针,打开了毛主席著作学了起来。晚上,没油点灯,他就用交城山区特产的松油柴照亮,经常学习到深夜。有时,脸被松油烟熏黑了,他也不在意。有段时间,他病了,同志们劝他注意身体,他说,在战争年代更应当多读毛主席的书,把毛主席的著作学好了,才有本领,才能战胜敌人,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