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女士不动声色继续观察,到底放学后到晚饭前这段时间,孩子都用来干吗呢?原来,儿子竟然边玩玩具边做作业。没写几笔,就忍不住摸摸玩具飞机,抑或是上厕所、看电视,这四个小时的“构成”五花八门,但惟独少了“做作业”这一项。晚饭后,好不容易写完拼音作业了,还有数学作业,再加上亲子阅读,一直到12点,眼皮打架了,还是没完成作业。
“发现儿子拖拉的毛病后,我便开始催促他。从早晨起床的刷牙洗脸开始,吃饭、出家门、做作业我都会不停地催,希望能让儿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加快节奏,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功课。”严女士说,但这样的催促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孩子心情好,也许催促一下,他会动作迅速一点,如果他不开心,你再怎么催促,他干脆就停下来了,有时气得真想打他屁股。
家长支招
●老催孩子“快点”,
其实是打破T A内心做事的节奏,反而更花时间
讲述者:江女士(孩子读小学二年级)
我是一个急性子,没想到碰上一个慢性子的孩子,这对于我来说,一开始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比如,当孩子做作业速度特别慢时,就会影响到吃饭、睡觉等其他活动;考试的时候做题太慢,就会导致题还没有做完就该交卷子了,最后影响到学习成绩。你说,我能不急吗?
当我对着孩子很急躁时,真是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做,有些我帮不上忙的事情,我也不断地在旁边催促他快点。结果发现,在我不断催促下,孩子做事的速度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变得更慢了。比如,上学的时候,我催他快点走了,爸爸的车就在楼下了,他是可以一个箭步地冲出家门,但往往忘记带一两本书或者作业本,或者是饭盒、水壶等等。做作业的时候,我催他快点,他的准确率就会下降。后来,我才明白,孩子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既然已经是慢性子了,他肯定会有自己做事的规律,如果因为妈妈一味的催促,打乱了孩子内心的节奏,他原本想好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次序就乱了,他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节奏,于是做事自然变得更慢,更糟糕了。
因此,作为妈妈,与其在旁边不断催促孩子,还不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做事,妈妈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