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节课的知识容量相当于传统课堂的1.5倍—2倍。从课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班比我教的另一个班略好,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体验过的知识易错点,该班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另一个班,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后,“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主动内化知识,教师也走下讲台,指导小组学习,甚至进行个别辅导。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
“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现,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前的深度学习和真正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我也遇到不少困难,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比如视频和学案需要精心准备。我前后一共录了3次视频,编辑视频也花了不少时间。如果想要做得更好,还可以做专题网站,开通博客等,让师生充分共享教育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当然,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另外,相对于美国学生可以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以及拥有便捷快速的互联网,我们还需要更多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监管。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视频学习、视频上留的思考题是否认真完成了、公式的推导是自己完成的吗?据我了解,这次课的课前学案就有学生是抄来的。学生在刚听说要这样“翻转”地上课时很兴奋,课后,我主动找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却告诉我,课外真正发生深度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疑问要查阅资料,不知道去哪里查;有些可能老师点拨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却需要思考很久,等等。
第三,课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性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从我讲的这节课来看,由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多,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不太适应,课堂讨论的深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加之班额较大,全班56人,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我的指导覆盖面不足,有些顾此失彼、力不从心。此外,有些学生习惯了传统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的内驱力不足。这种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这堂“翻转课”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和思考,它让我深深明白了“教学无小事”,任何改革都充满艰辛,但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作者单位:成都市树德中学)
教研者说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翻转”
■许文刚
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作为教研工作者,应顺应这种变化、促进这种变化、升华这种变化,不能用老眼光去看问题,更不能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衡量,而是要找准教学研讨的新视角、新方向,引导正在尝试或正在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和教师。
我们要切实关注和防止两种倾向:
倾向一:成为实施表演课的新途径。从推行翻转课堂的初衷来看,翻转课堂理应成为表演课的最大天敌。去年11月,笔者在成都观摩了一节翻转课堂省级研究课,教师的做法更像是担心观摩者会质疑其讲授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表现自己讲解得有多好,学生和教师的配合也呈现出舞台化一样的完美应答效果。四川省教科所特级教师李维明主任认为,该课教师对教材新知讲得较多但对学生问题解决较少,不仅忽视了学生课前视频学习所做的努力,还弱化了课中教师重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课堂翻转特点,追求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较好地完成,时间花了,但效率不高。
倾向二:成为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新砝码。从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来看,翻转课堂理应成为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最大天敌。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生硬地套用现有课堂模式来实验翻转课堂的现象,如学校课表不变、课时不变,让学生先在家中或晚自习提前学习,然后让学生再到学校课堂按部就班地继续学习,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与翻转课堂存在价值相悖,这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