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天地

  从目标中“磨”出方向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的环节开展都是围绕这个重点进行从而体现教学目标的。在教案初稿中,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既有测量的技能要求,又有数量守恒的认知要求,重点不明确。所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不到位,从而在活动中把测量的方法知识过于扩大化。以至于教学活动后幼儿对守恒的概念仍没有初步的认知,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实在我设计的本次教学活动中,测量只是幼儿用来达到目标感知守恒规律的手段,而并不是重点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反复是思考后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没有再把测量放入目标,也就这样确定了我设计教案的方向。

  修改前的目标:尝试用相同数量的积木合作搭建高楼并测量,通过大楼的高低变化感知数量的守恒。

  修改后的目标:尝试用相同数量的积木合作搭建高楼,感知数量的守恒。

  从实践中“磨”出智慧

  “细节决定成败”本就是一句至理名言,把它用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也恰如其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往往是我们教师无法预见的。对于这些课堂上随机的生成,从前的我往往会手足无措,因为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没有。遇到这种情况,那时的我或者选择视而不见,令一些很好的教学资源消失;或者是我看到了,也利用了,却因为运用的不恰当使课堂变了味道。而磨课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能运用教师群体的智慧。

  就拿本次活动的几次试教来说,在第一次的时时候,我对幼儿分组的要求并没有交代的非常清楚,只是简单的提醒让幼儿在操作时分成3组,每组四人,却发现幼儿都直接去动手实践,事前都没有协商分工,所以幼儿不明确自己的职责,有的事抢着做,有的事没人做,活动效果凌乱。而在第二次试教时,在接纳了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指正下,我分两步进行,先让幼儿分工协商好后有了结果,再开始动手进行搭建操作,效果明显比第一次的尝试要好,幼儿的分工合作显得井井有条。再有就是幼儿在第一次在接触任务记录表时,我没有明确的指出并强调搭建大楼的要求,也没有考虑周到以至于幼儿在记录好第一次结果后上交表格,再操作时还要把表格领回去,过程略显慌乱,而三张表格同时比较起来也不方便、不清晰。所以在二次试教时我重新设计了任务表和添加了一张教师汇总表,让幼儿把结果呈报上来,这样便能很清晰的把幼儿的操作结果统一呈现,也有助于幼儿的记录比较。

  搭建要求说明:

  修改前:小木偶已经造好他们的房子了,接下来该轮到我们了。等下请小朋友们四个人一组,按照任务纸上的要求到材料篮里选取积木,再数一数一共要用几块积木,然后合作造大楼。造好了之后用尺量出大楼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里。

  修改后:小木偶已经造好他们的大楼了,接下来该轮到我们了。今天我们造的大楼要用到18块积木。这是我的任务表,你们看得懂吗?是什么意思呀?

  (1)我们要用到四种不同形状的积木。

  (2)每种积木的数量是有规定的。

  (3)四人一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任务。

  (4)造好大楼后要用尺测量大楼的高度记录到老师的汇总表上。

  另外,在初稿、二稿中,直接让幼儿再次搭建的环节过渡时会显得非常的生硬,所以在第三次试教时我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修改,利用小木偶的评价录音做串联,自然的引出更高的搭建要求,幼儿能一下子记住“更高、更坚固、更美观”的要求积极性也更加高了。

  再次搭建的环节过渡:

  修改前:“你们能用这些材料造出更高的大楼吗?”

  修改后:“我们的大楼造好了,听听小木偶满意吗?”(录音:你们的大楼真漂亮,怪不得上海这么美丽,你们能不能造出更高、更坚固、更美观的大楼来让我学习一下吗?)

  在这样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应对能力,也增加了自己的教育智慧。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着我们的向前进步。

  从反思中“磨”出幸福

  虽说磨课的“磨”是对教学的研磨,更是对教师的磨练和历练。可在很多时候,它也是一种“折磨”。每一个经历过磨课的教师,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有一次次试教失败后失落的哀,有自我感觉环节设计精彩独到却不得不将其割舍的痛,更有绞尽脑汁后仍无突破的恨……但每一个经历过这个过程的教师,也同样能够体验到每一次进步后的喜悦与幸福感。在磨课的过程中,孩子收获了,他们收获进步,收获掌声。看到这些,我有一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我也收获了,我收获着幸福。磨课成全了孩子们,也成全了我自己。

  对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来说,自己设计活动,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好并能快速得到成效的方式。回想起从着手准备到开课结束,最后还是想用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来总结这次磨课的过程,因为我相信:忙碌着是充实的,追求着是幸福的!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