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主流父亲的幻象,还是要真实的父亲?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常见的影响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中,甚至是家族的战争中,而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
第二点是,我们难免会受整个社会舆论的影响,会追求主流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张敏翻译了一本书《父性》,这本书称,尽管我们意识上对暴君般的父亲有百般不满,而且杀掉暴君般的父亲的譬喻在很多神话故事都有出现,且历史上也不乏真实的故事,不过,我们还是倾向于找一个这样的父亲的。与温和近乎软弱的男性相比,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更容易被强势到蛮不讲理的男性所吸引。
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做解释。譬如一种常见的解释称,这是远古蛮荒时代所遗传下来的需要。那时,男子是猎人,他们的狩猎能力将决定一个家庭乃至一个部落的存续,而细致、敏感和善解人意这些因素并不是很重要。也就是说,一个男子的拳力味道是一种真实的保障,而不像现在更可能是一种虚幻的心理需要。
你是否卷入了父母的战争而迷失双眼?
比起社会主流舆论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外,更能影响我们是否接受父亲真实存在的因素是,家庭对父亲形象的扭曲。
两年前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时,一位女来访者对我说,她非常痛苦,因她发现,她错看了父亲。她是在父亲去世10周年时才有了这一发现,再想修正似乎已没有机会,于是陷到极度的内疚中。
看轻父亲,是她的原生家庭的主流舆论。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但他们都团结在母亲的身边,对父亲报以忽视和敌意。一直以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父亲对家庭贡献甚微,母亲才是家庭的顶梁柱,而且他们还觉得父亲不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