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继永:习总在通话中说得很明确,“希望美朝双方尽快启动接触对话,争取取得积极成果”。但同时,他也指出,“希望有关各方能多释放一些善意,避免做可能影响和干扰朝鲜半岛局势持续走向缓和的事情,努力把目前出现的积极势头保持下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回顾历史,往往在局面相对缓和的时候,总是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朝美曾达成过核框架协议,美国承诺为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重油以及粮食援助,但当时美国对朝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当时的朝鲜处于内忧外困,尤其是天灾、缺粮,社会变化比较剧烈,美韩都认为朝鲜将会从内部崩溃,包括当时驻韩美军司令在当年十月就预言圣诞节朝鲜就会垮台,因此就停掉了对朝援助,导致朝鲜对美国极度不信任。第二次核危机、朝韩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况。
所以,对于一个经常处于“黑匣子”状态的半岛而言,何时何地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都很难判断,这些事情历史上有,现实中有,未来也不会少。在祝贺各方出现缓和的同时,中国也要提醒各方,在维持稳定和平上不能放松,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毕竟,在朝鲜半岛,有时候“外因”比“内因”发挥的作用要强势的多;东北亚地区的中美、中俄、美俄以及这三方的关系和博弈互动,还要继续观察。
在当下眼花缭乱的局势变动期,中国首先要稳住,现在“形”不错,不过“势”如何,还要再看。看明白、看稳之后,有前瞻性地做好全盘规划,保持外交定力,是中国当下应该做的。对于朝美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还是要做好准备。
至少目前的局面,让前阵子压在中国和东北亚心头的生战、生乱的担忧减轻,这是好事。某些舆论说“甩开中国”,固然会让人感受到“冲击力”,不过在真正解决半岛核问题的操作台上,还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这个核心地位是别人撼动不了的。也有人说“朝鲜可能说服美国,称核武器对准中国、求得美国谅解以保留核武器”云云,有损害中国利益的想法,但中国相信这不会成为事实,更不可能出花招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有能力止战、止乱、止核,保证中国利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