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就DSP、FPGA,以及MEMS传感器和射频芯片来说,DSP的老大是美国德州仪器,国内虽然有华睿DSP,不过主要应用于特殊领域。

FPGA则被美国赛灵思和阿尔特拉垄断,国内厂商与这两大巨头的差距在10年以上。

MEMS传感器的主要玩家是意法半导体、博世、德州仪器,一些体制内单位能够做出供特殊领域的产品,但价格异常昂贵,而美新半导体能够做出一些具有商业竞争力的产品,但性能又和国外大厂有差距。

在射频上,Skyworks、Qorvo、博通、恩智浦、英飞凌等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公司与外商差距明显。

真正在商业上比较成功的是智能手机芯片,也就是常说的手机SoC。不过,国内手机芯片厂商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非自身技术实力有多强,而是得益于ARM的商业模式。虽然国内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开发出了手机芯片,而且国内一些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宣传芯片的CPU、GPU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实际上,这些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仅仅是买别人写好的代码做集成而已。由于CPU核本身就是ARM设计的,买CPU核做集成设计出的SoC,其CPU性能自然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ARM公司的工程师就打过一个比喻,ARM设计CPU核就好比从打地基开始设计、建造一幢毛胚房,而国内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买CPU核做集成的行为就好比买下毛胚房做软装。以最负盛名的华为麒麟芯片为例,从最早的K3到最新的麒麟970,历经数代产品使用过ARM的ARM11、ARM Cortex A9、A7、A15、A53、A72、A73等等,在近10年时间里,所有的CPU源码都是从ARM手里买的,可谓“引进一代、淘汰一代、反复引进”。

换言之,国内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只是把ARM公司设计的CPU核与GPU核买回来,然后把这些CPU核、GPU核等模块拼成设计图,然后拿到台积电流片,最后获得的芯片被称为SoC。在最关键的CPU核设计、制造工艺上完全依赖ARM、台积电等境外企业,国产手机SoC的商业意义远远大于技术价值。

因此,虽然在商业上,中国手机芯片比较成功,国产手机芯片的出货量早已突破10亿大关,但在技术上,目前还没有设计出拥有自主CPU核的手机芯片。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