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檔代表大会上,一位中-央-带领人转告许世友,他的一个儿子触犯檔纪国法,已经被捕归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好久,但许世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因为许世友身边没人敢当着他的面讲这个“不祥”的消息。
许世友果然怒吼起来:“枪毙,一定要枪毙!”当时在一旁的目击者说:“那表情,那神态,如果他儿子在场,他肯定会拔出枪来真干!”
事后,许世友很久不能平静下来,除了生气之外,他还纳闷:你们不是说建军表现很好吗?怎么变得这么快?
许世友是在檔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高级将领的。他对子女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有时甚至过分严厉。他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把儿子交给组.织就放心了,就像自己当初把一切交给檔一样。儿不孝,父之过,组.织也有过。
在病危期间,许世友有时睁大他那失去光彩的眼睛,费力地朝四周转动,看着一张张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只有极少几个人猜得出,他的眼睛在寻找许建军,他的心在呼唤许建军。
他已经3年多没有见到这个儿子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弥留之际,多么想见许建军一面。他想念这个儿子,但他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办法再见到这个儿子了。
许建军终于从青海西宁风尘仆仆赶来,站到了父亲面前。他的鞠躬,他的默哀,他的忏悔,面对的是父亲的遗体。
对儿子如此,对孙子也不例外。
许世友的大孙子许道昆从部队复员后,指望爷爷能说句话,安排个好工作,便去找了爷爷。没想到许世友不仅不安排,还批评道:“你只当了3年兵,肯定不是个好兵。不是好兵,能安排什么好工作?还是回家种田,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许世友的儿媳杨定春说:“我那老三道江高考未被录取,想让爸爸在南京跟哪个学校说一声,借读复习一年。爸爸一口回绝:‘要靠自己下苦功,考得上就上学,考不上就下田劳动。’现在他的孙子孙女都在乡下劳动。都说靠关系,我们靠他什么呢?只能吃亏。想想也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檔员,他的确没有拳力为自己后代谋私利。”
尽管对孩子很严格,不过每次孩子们来,许世友总会亲自交代,让管理员去买点肉,让孩子们吃顿好饭。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世友把小女儿田小兵送到大别山当兵,郑重嘱咐田小兵对外不准讲她是许世友的女儿,怕她搞“特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