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因为至今没有一个有效的疗法,股骨头坏死又被人形象的称为:不死癌症。

  这对于刚刚从死亡线上活过来的非典患者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但相比于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上的创伤或许来得更可怕。

  在非典疫情结束之后,湖北就曾传出过一个消息:一位非典患者出院后返乡遭拒,不得不在当地的福利院安身。原想打电话回家报个平安,却遭到亲朋好友冷淡对待,有人甚至叫他再也不要回来。在异地孤身一人,面对家人的冷漠、亲情的流失,这名患者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一案例,只是无数个非典幸存者中的一个缩影。

  2005年《临床研究》一篇论文对114名非典患者、89名一线医务人员和93名疫区普通民众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群体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分别为55.1%,31.18%和25.8%。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这种心理状态降低了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破坏性的。

  另一项香港的调查,研究了112位患者刚出院和一年后的心理情况,发现即使一年后也有六成的患者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医护人员的压力更大。

  自闭、敏感、焦虑,这对于非典幸存者而言,又是另一番折磨。

  这份折磨不仅来自于个人,还来自于整个家庭。

  王英一家,除了老三王春英外,其余人全都在2003年染上非典。

  在非典过后的十七年,王英几姐妹和老太太都遭受着后遗症的折磨。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家庭,一场疾病过后,变得支离破碎。

  杨志霞

  与王英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杨志霞一家。

  2003年,杨志霞一家9口人全部感染非典,之后的一个月里,她陆续送走了四位亲人——父亲、母亲、丈夫和弟弟。

  往后的余生,她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内心上的孤独。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他们身上仿佛是一句玩笑话。

  杯水车薪的补偿

  家庭的破碎、自身的残疾、精神的缺失,一系列的后遗症不仅给健康带来影响,还切断了不少人的经济来源。

  因为非典这一场横祸,有的夫妻不得不为了领取低保而假离婚,年轻的医学博士从此告别手术台,努力通过专升本考试的护士也难以保住自己的饭碗。

  卑微的经济收入,与庞大的后期治疗费用,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即使正*府后来承诺给后遗症患者提供生活困难补助,其中有工作的是4000元一年,没工作的是8000元一年,但对于失去经济来源的后遗症患者来讲,这几千块钱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是:一旦住院动手术,他们请不起护工;一旦有任何意外,同样患有非典后遗症的家人无人照看。

  2020年,问题依然存在

  相比于2003年的非典,2020的新冠肺炎似乎显得更为“幸运”一些。

  在这次肺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已大大减少,类似于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应该不会再出现。

  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其他问题,一个小小的病毒,依旧摧毁了不少人的生活。

  豆瓣小杭,20天的时间内,父母先后离世,最后自己也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虽然最后小杭得以康复,但家庭却再也不会完整,昔日与父母的欢乐,往后也不会再出现。

  住在湖北的翁秋秋和陈勇,同样是这场疾病的“受害者”。

  夫妻俩是生活在黄冈的外地人,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门窗店,小本买卖,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俩人每个月只有三千多块钱的基本工资,还要交每月五百块的房租、女儿上幼儿园的钱,生活基本入不敷出。

  原本刚怀上二胎的翁秋秋,打算1月12日放假后,回老家过年,和老公重新规划新的生活。

  然而,一场疾病,却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