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在建筑行业,“垫资施工”已经成了“行风”。有些建设单位有项目要开工,但没有启动资金,就许下甜言蜜语,让很多施工单位来竞争。为了承包工程,施工单位不得不相互压低工程价,而且还要自己垫资进行施工,不然就拿不到工程。“包工头”拿到工程后,就看工程款能不能按时到位,特别是承包房地产开发的工程,就希望开发商的房子好卖,让自己能够及时拿到钱,一旦开发商的房子不好卖,那工程款十有八九会被拖欠。“包工头”要管手下民工的吃住,有的还有一大摊的设备和材料,如果工程款被拖欠,“包工头”拿不到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专家:建筑包工头制弊端重重
站在市区某商品楼工地里的“包工头”张小泉,头上带着黄色的安全帽,身上穿着一件已经过时的棉夹克,嘴里叼着烟,正在指挥一群工人搭架楼板。见到有人来找,就放下手中的活跑了过来。
在工地的临时办公室里,张小泉告诉笔者,他是安徽滁州人,1995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接到了第一个项目,为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安装门窗。他专程回到老家,招了七八个懂木工活的老乡一起干活,小“包工头”的生涯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早期,张小泉带领的施工队接的工程还只是“清包”,包工不包料,所做的只是一些项目部分的建设工作,相对利润较低。跟随他的建筑工人也是时少时多,大部分是自己的老乡。到了没活的时候,说声人就全散伙了,基本上是一个工程一拨人。张小泉说找老乡干活的好处很多,一是比较容易交流,一起说家乡话,中间的隔阂自然就减少了很多;二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比较容易指挥,而且出什么乱子老乡还可以帮忙应付一下;三是工资也可以拖久点,毕竟老乡还要考虑面子问题。因为经常带人出来干工程,张小泉在家乡也算是个“名人”。自己给乡亲介绍了工作,可以说是他们的领路人。有些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慢慢变成了包工头。
对此现象,建设行业的专家指出:建筑“包工头”制弊端重重。做“包工头”的,原有的身份很多就是农民工。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中,有部分农民工由于灵活的头脑和较广的人际脉络,慢慢变成了“包工头”。“包工头”手下的务工人员与“包工头”之间的关系,也由最初的亲戚朋友慢慢变成了老乡以至于老乡的老乡。这种社会关系在最初,由于受到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羁束,显得比较和谐,但用工范围变得越来越广后,原有伦理秩序一旦被打破,这个没有任何依据而组成的“组.织”,必然会因为惟利是图而失去道德底线。而“包工头”私拉滥招、非法用工、违法劳务分包、拖欠民工工资等行为,是建筑领域农民工反映的热点,影响社会稳定。同时,一些施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由“包工头”出面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分包劳务工作,凭完成的劳动工作量结算劳务工资。“包工头”带队和零散用工的方式,使挂靠和违法分包的现象既难以界定,也难以处罚,大量非法用工方式的存在,是造成建筑劳务分包过程中恶性压价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而且“包工头”的非法人形态造成了大量农民工无序流动、无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据粗略统计,“包工头”式用工在建筑劳务用工中所占比例约为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