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介绍道,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消费支出”继续发挥着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保持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水平。
从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的这个评论语气来看,显然是把消费占GDP比重急剧上升,当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现象来评价的。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结果。
当经济发展遇到严重的外部困难,生产力进步的效果不足以充分克服这些困难,导致投资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弱化,尤其是遇到美国对外发动贸易战、导致市场预期悲观的时候,中国的居民消费增长支撑起了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确实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经济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就是外部市场的扩大,而不是内部消费的增长。以内部消费的增长,支撑了经济发展而沾沾自喜,是不明白经济伦理与经济规律要求的表现。
经济伦理的要求,是发展经济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而对消费增长满足了经济发展需要而沾沾自喜的人们,是在以为,消费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很明显是颠倒了伦理关系。
经济规律的要求,是尽量降低成本,以增强经济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降低成本就必须把消费控制在必要水平。可是把消费当作促进经济的手段,显然违背了这个经济规律的要求。
消费扩大的消极作用有两个:
1、会导致市场资源价格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经济成本上升;
2、会导致经济资源更多被分配于既有资源的生产,从而导致创新资源的不足。
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慢,西方国家一直要求中国通过刺激消费的手段扩大内需,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于是国内外经济专家也纷纷把刺激消费当作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提出来。他们忘记了,或者故意不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刺激消费是违背伦理要求的行为。
人类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消费要求。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源供应,以满足人类对于资源的需要,这是伦理要求。
用人为刺激人类消费欲望,以满足生产扩大的要求,是对于伦理关系的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