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除了我以外的人,把社会再生产与经济的关系明确表述出来过——会说了,你这是对于社会再生产的伦理关系的表述,我们现在是经济社会,除了要遵循社会再生产的伦理要求以外,还得遵循经济社会的伦理要求。
经济的目的在于财富。财富不是靠扩大消费赚来的,而是靠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经济竞争力赚来的。而提高经济竞争力是不可能通过刺激消费实现的。
相反,应该是将消费控制在必要水平,尽可能地把资源投入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活动当中去,才是经济伦理的要求。
因此,刺激消费不但违背了社会再生产的伦理要求,也违背了经济社会的伦理要求。
西方国家之所以要中国刺激消费,就是一方面要中国增加对于他们商品的进口,让他们能够多赚取中国人民的财富;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中国用刺激消费的手段,将更多资源分配到既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经济活动中去,延迟生产力进步的进程,好让他们能够继续保持经济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比例的财富增长。
因为,人为扩大消费,会导致现有生产力水平的经济规模盲目扩大,使资源被浪费在低水平经济活动中,从而减少提升生产力进步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当然也就会延迟生产力进步的进程,导致经济竞争优势的丧失。
于是,中国在国际财富竞争态势中,只好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任凭世界财富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
假如世界财富持续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可以导致发达国家人民的消费同步增加,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们的消费增加,也会成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条件。
可是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了,财富越多的人们,消费边际越低。也就是说,富裕国家越富裕,它们的人民的消费占社会财富的比率就会越低。于是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越少,会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越短,并且危机越深刻。
国内外有意无意地替西方国家垄断资本利益代言的专家们,都在把西方国家的刺激消费与经济发达两个现象,当作因果关系来解释。这是不懂或者故意不懂经济原理的表现。
发达国家之所以刺激消费,不是因为这样可以发展经济,而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
当他们在殖民主义时代,可从来没有通过刺激消费来维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因为那时候不需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了,把危机转嫁给殖民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