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南亚事务层面上中印两国之间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歧,这个分歧除了体现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也体现在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合作、中国和孟加拉的合作上。比如,在2015年斯里兰卡总统大选过程中,印度采取了一些手段,使得时任斯里兰卡总统的拉贾帕克萨竞选连任失败。新任总统西里塞纳上台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中斯之间关于科伦坡港口工程二期的争议,这个争议导致了工程停滞了一段时间。
不过,印度在南亚地区制衡中国的外交行动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印度有能力阻挠中国的工程实施,但没有能力接替中国继续推动这些工程。而南亚国家又确确实实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需求,所以,即使他们在印度的外交甚至军事压力下不得不在中印之间选择站到了印度这边,不过之后一段时间面临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时,这些南亚国家还是要重新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在“一带一路”中国和斯里兰卡国际合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年以后,斯里兰卡正*府就主动提出希望恢复科伦坡港口工程二期建设,并对中国的经济损失和由误工造成的其他损失作出了补偿。这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印度虽然以南亚地区霸主自居,但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建立一个排他性南亚地区秩序。印度的能力主要用来在正治上军事上阻止南亚国家与其他域外大国接近,但在经济上没有能力向南亚提供公共.产品以保证这些国家在经贸关系上、在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上完全以印度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东盟一体化程度虽然发展得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远远要领先于印度主导的南盟。这也说明,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上,在提供地区经济秩序方面,印度的能力是相当不足的。这种不足恰恰为中国以经济手段进入南亚地区,丰富和发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创造了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两年来尽管印度在很多地方都试图阻止中国进入南亚但效果都不好的原因。比如,在斯里兰卡,在孟加拉,在尼泊尔,当然更明显的是在巴基斯坦。
总之,在地区层面,双方也存在认知差距。印度认为自己是南亚的老大,其他国家要进入南亚都必须以印度为核心,但在经济上印度又做不到建立一个能够排斥其他区域外国家进入南亚的封闭的经济体系,这就使得印度地缘正治野心与经济实力之间出现了断层。中国固然非常希望发展与印度的正常经贸关系,但中国并不愿意以牺牲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正常合作为代价来满足印度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中印双方也存在着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