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三架ARJ-21交付
在初期实际使用中,各方对一切隐患和缺失统统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死磕精神,不搞献礼,不追眼球,不拼时间点,每一个脚印都扎扎实实,使人民放心,使自己放心。直到2017年7月9日,中国民航才向商飞颁发生产许可证,ARJ21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生产许可证
这种严谨慎重求实的作风,西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C919已经落后于计划进度,首飞与第二次试飞的间隔之长是罕见的,ARJ21更是严重落后于计划进度。但西方专业航空媒体并不因此而冷嘲热讽,更少有人斗胆预言中国的大飞机计划注定要破产,正是因为内行看到了门道,看到了成长的痛苦和致命的缺陷之间的差别。
另一方面,作为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定磋商过程中的一部分,C919正在接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如果顺利,有望在试飞完成时得到EASA的型号认证。如果没有特殊原因,FAA有义务交叉认可EASA的认证。
不管是不是为了避免EASA抢先认证的被动,还是要争取在中国市场更加有利的站位,FAA首先批准了与中国民航的交叉认可。按照惯例,EASA的批准应该也不遥远,中加、中巴和其他双边协议都将水到渠成。
从2007年中国决定发展大客开始,中国就正式进入了民航客机的赛场。在波音-庞巴迪就C系列飞机倾销问题闹得鸡飞狗跳期间,很多评论指出,波音抓住小小的庞巴迪不放,但“放过”了虎视眈眈的真正大老虎商飞,俨然已经把商飞当作波音与空客的对等对手了。但在适航证问题解决之前,商飞只是在赛道旁摩拳擦掌,并无真正的参赛资格。适航证问题解决后,最大的程序性障碍移除了,但接下来的事情更艰巨,因为商飞真的要站到赛道上,与波音、空客同台竞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