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从1978到2017年,以平均每年9.5%的增长持续了39年。在此期间,贸易增长平均每年14.5%;贸易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到10%增长到现在的30%,在大国当中是最高的。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人口成功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在此过程中,虽然“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但实际上中国却是过去40年中唯一没有出现过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
中国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不照搬过去的理论,也不硬套国外现成的理论,而是走自己的道路。中国根据面对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我国在解决问题上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双轨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他按照国外的理论和“理想的”模式,试图一次性解决国内所有问题的国家,其结局大多是经济崩溃、停滞和危机不断。
中国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路,采取的渐进式双轨制,在上世纪80、90年代被外界认为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但实际上却是中国能够维持稳定和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恶化等问题。面对问题,中国同样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一步又一步成功的最重要经验。
中国2025年将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21世纪》:你在达沃斯论坛上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三个由低收入发展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林毅夫:首先,我们有不断追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我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檔的初心,也是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初心,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初心。这是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前提则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中国利用后来者优势,利用与发达国家产业和技术的差距,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幅降低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9480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美国人均GDP是6万美元,德国是4.4万美元,日本是3.4万美元,韩国是3.0万美元。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和技术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后来者优势。但作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大国,我国有些产业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如家电、高铁、发电设备,此类产业的发展,只能依赖自主创新。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在此类新兴产业方面具有弯道超车、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