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数字呢?
什么都在涨价,连猪都飞上天了,独独火车票,没有涨价。
▲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
24年只涨价18块
以郑州开往北京的K180次列车为例,2005年的时候,该车硬座、硬卧、软卧票价分别是94元、175元、252元。
而到本年,这趟列车还在运行,票价分别是硬座93元、硬卧163元、软卧251元。
除了这趟车以外,始发或途经郑州到北京的“K”字头和“T”字头列车,价格都不相上下。
整整14年的时间,票价基本没有变化。
而在这14年里,这条线路穿过的北京、河北、河南三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工资收入又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
2005年,各地区人均收入分别为:
北京:34191元
河北:14707元
河南:14282元
到2018年,上述三个地区的人均收入上涨为:
北京:145766元
河北:68717元
河南:63174元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流动频密,以河南2005年的平均工资计算的话,大概要两天半的工资,才能够买一张郑州到北京的硬座车票。而到2018年时,一天的工资差不多可以买两张硬座车票了。
时间再往前推移10年到1995年,彼时的票价和现在也是一样。例如从北京西到武昌的硬卧车票是245块,24年过去了,现在北京到武昌的硬卧车票是263块。
▲一张1996年北京到武昌的硬卧车票
24年里,不能说它没涨价,可只涨了18块钱。
横向对比交通支出,2005年人均交通通信支出是901.3元,2018年是3473.5元。
2005年的时候,大家一年能出几次远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大家又出了几次远门?
要不是火车票兜着底,我们的交通支出更是要涨到天上去。
普快铁路的定价标准和依据
今天通用的铁路定价机制,还是1995年制定的。
火车票价是根据基础票价,结合车速、车型和铺位等因素计算而来的。
首先是设置基础票价,普快上浮20%,快速上浮40%,再乘以相应的里程数。其次,结合火车不同坐席和空调情况,分别上浮25%—195%不等。最后还要加上1-12元的附加费。
▲火车票价定价准则
硬座基础票价率为0.05861元/(人·公里),以基础票价为准,换算软座比率为200%,即软座的票价率为0.11722元/(人·公里),市郊比率为85%,加快票的普快为20%,快速为40%。
从1995年10月1日开始,这个计价标准一直没有变。
▲媒体曾经制作的火车票价定价图表
这里多说一句,高铁的票价计算相对复杂,每条线路的票价也不一样,但基本原理与普通列车的票价计算是相同的。
▲1997年1月,北京西站春运高峰时,出动多辆流动售票车,到市区街头售票
24年不涨价的善正,说到底还是国家在为大众的出行买单。
英国:火车晚点32年
当然,如果像某一部分人非要较真说,一些车次的票价在10元到20元间有过上下浮动的话,那就应该横向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火车票价的浮动价格,以及价格的调整频率。
忘了告诉这些人,那些国家所谓火车票价的浮动就是只涨不落。何况,还是发达国家呢。
▲2018年1月8日,伦敦多条铁路线员工举行罢工,图为伦敦滑铁卢火车站内,许多乘客在查看信息。(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想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过英国火车票价的调整频率了。
由于英国面积不大,各个城市间的距离相比于我国很近,很多人每天坐火车上下班很正常。这样一来的话,相比我国的客流有淡旺季之分,他们全年的客流量是相对均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