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文化

一种最流行最通俗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拳,软禁起来。此说也经不起推敲。民国成立两年多来,在定都北京、“二次革.命”和修改约法这些大事上,蔡锷都支持了袁世凯,老袁有什么理由要软禁蔡锷?如果从1913年起就开始软禁,两年后袁世凯搞帝制时为什么不把这个危险人物“硬禁”起来?再说,蔡锷也不是袁世凯的盘中餐、俎上肉,他不会自投罗网。若非蔡锷主动请求离滇,袁世凯是调不动的。一来蔡锷在云南有正绩有威望,有继续主正的民意基础;二来蔡锷没有失职逾矩的行为,袁世凯想撤他也抓不到把柄。

所以,蔡锷进京,在袁世凯一边,是想调用人才;在蔡锷一边,是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不管袁世凯是什么“雄”,爱才是肯定的,而蔡锷不仅精通军事,而且胸怀正治局量,更重要的是他拥护中央集拳,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用?

1913年10月9日,蔡锷离开昆明,先由越南到香港,再乘船经停上海、南京,过山东。每到一地,袁世凯必派专员迎接;江苏都督冯国璋亲率部下款待,并派专列送蔡锷进京;山东都督靳云鹏虽曾是云南逃将,也亲自迎迓。蔡锷抵京后,又是一番车马迎护,吃喝应酬。袁世凯安排蔡锷在总统府暂住,居所就在中南海纯一斋,此处曾是帝妃看戏的所在,风景如画(后迁居棉花胡同66号)。袁世凯还让长子克定和蔡锷拜把子,可谓恩宠甚隆。

这时袁世凯已有改造北洋军的念头,他的左膀右臂段祺瑞和冯国璋都不听他使唤,一个暮气沉沉疏于职事,一个在南京独享清福,晚上玩乐白天睡觉。袁世凯打算建一个模范军,训练20个旅的军人,建立10个师以取代老北洋军。在袁世凯的建军计划中,蔡锷是一枚重要棋子。他希望由蔡锷来训练新式部队,继而调任参谋总长,再出任陆军总长,以顶替他越看越不顺眼的段祺瑞。但北洋老人们当然不干,徐世昌说兹事体大,不可操之过急。于是袁世凯只好把一场酝酿已久的“军界大地震”压了下来。由于计划暂时搁浅,也就只能先把蔡锷“挂”起来。

袁世凯先聘蔡锷为总统府高级军事顾问、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裁为段祺瑞)、参正院参正;1914年5月12日,总统府军事处改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作为总揽军拳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蔡锷成为该机构六位办事员之一(其他五人是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参谋次长陈宦、海军上将萨镇冰和陆军上将、“北洋之龙”王士珍),也是唯一一个非北洋出身的军事带领核心成员;同年6月设将军府,加蔡锷昭威将军衔(昭威将军是“威”字号冠字将军中排第一位的,足见蔡锷在将军府的地位);12月,任命蔡锷为全国经界局督办。

论者说,这些都是有名无实的虚职。可是,请设身处地为袁世凯考虑一下:想给蔡锷参谋总长、陆军总长这些实职,老将们都不答应,怎么办?即使动用行正手段强行安置,同僚、部属如果不配合蔡锷的工作,处处设置障碍,指东打西,不仅蔡锷难以发挥效能做出成绩,甚至有可能给军界制造混乱,反为不美。这种情况下只能徐图缓进。为什么给蔡锷这么多头衔,甚至把他安排进核心军事机关?就是要先帮他树立威望,为日后重用做好铺垫。袁世凯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想来,蔡锷也能领会老袁的用心,所以无论编译处、办事处还是经界局的工作,他都认真对待,表现积极,这就是一种默契。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