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从《朗读者》看德国反思

 

2018-01-3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秉君】

《朗读者》是德国现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反思作品,自1995年出版包揽众多文学奖项,受瞩目程度实属罕见。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第一人称的叙述使人有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

1995年的德国柏林,功成名就的麦克,回忆起1958年自己年少时的一段感情。一天,上中学的他因病倒在街边,比他大20岁的汉娜,把他送到了家门口。卧床3个月之后,麦克带着鲜花去感谢汉娜,从此开始一段近乎于母子的“姐弟恋”。每次约会的时候,汉娜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麦克读书。他朗读的力量,也使得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

500

《朗读者》中文版

8年后的1966年,麦克几乎淡忘了汉娜。在海德堡法学院求学的他,一次旁听纳粹战犯的审判,却无意间再次遇到了汉娜。她憔悴地坐在被告席上,作为一名纳粹战犯,和另外5名“看守”一起面临起诉。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汉娜执拗地遵循看守的规范。为了不出乱子,在一次押送途中,她眼睁睁看着300多犹太人人被大火烧死,而没有打开房门。“换了你,你会怎么做?”甚至在20多年后,汉娜依旧执拗,甚至反问法人。最终,面对共犯的集体栽赃,不会写字的汉娜,却不愿戳穿所谓签署文件的假证据,宁愿选择被判处终身监禁。

之后,麦克含一直给她邮寄录音带。录音带里是他朗读的各种文学作品。而在狱中的汉娜,开始学习写字。时间回到1995年,在牢狱中服刑20多年的汉娜,唯一的联系人就是麦克。70多岁的她看见第一次来探监的麦克。两人的双手短暂触及。麦克却问:“你想回到从前么?不是说我们,是说战争的时候。”汉娜忽然明白了麦克。学会了阅读的她,回到房间,把读过的书一本本地叠起来,选择了自己的忏悔之路。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