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支付时代,中国人的时代】
在我的身边,从中国回来的朋友,绝大多数感叹的是中国的手机移动支付的便捷。这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提及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说,大到企业交易,小到生活水电缴费,中国人都已经可以在手机上解决了。然而,当大多数中国人进入虚拟货币时代的时候,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在内的老牌西方世界的”先进国家“,都还停留在实体货币与银行卡支付的时代。而当中国人已经可以通过扫码支付车票的时候,欧美人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购票打卡“时代。
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有移动支付的国家。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都还只是处在”窥探“阶段,而且就在前些天,日本的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连网上移动支付都没有,中国人会不会笑我们太落后?
有人会说,欧美不是有Paypal和苹果支付吗?我这里要给的回复是:我刚来的时候试图使用过这两个支付系统,不过没有一个商场提倡或者使用移动支付。或者毫不夸张的说,欧美人根本就没有”移动支付“的概念。苹果支付由于受众太小,直接挂上了”淘汰“的标签,而Paypal即便很火,但也只是存在于网上购票等简单的线上支付,和银行卡的”网银“差别不大,根本无法和中国的”超级支付“相提并论。
在国内,我曾经尝试过这样的实验:不用一张现实货币,能不能把日子过下去。结果是,我一个月没摸过纸币,买菜网上点,几十分钟就送到家里了;水电网上付,足不出户就解决了;打车网上定,下楼就有了······依托强大的创新力与社会潜在的发展力,中国人,已经可以实现这样的”零货币“生活了。2015年的时候我才17岁,只身一人离开南方的父母前往北京参加考试。离家两个月,闯荡大半个中国,一张百元大钞,还没破,这就是我的中国印象。
在国内的最后两天,母亲让我带上些货币,担心我路上会用上。然而,从网上约车到福州高铁站、支付行李从福州快递至上海的费用、购买高铁票到上海、入住上海酒店、酒店里预定外卖、购买数千元的机票、游玩上海、约车送到机场,两天全程奔波,我没有使用过一张货币。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会是我最后一次体验这样的生活,当飞机落地在欧罗巴洲大地上的那一刻起,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