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一方面,中国工业化、印度工业化和部分非观国家工业化会带来资源需求的增加,或将导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特别是中国的技术进步,也可能使资源问题得到缓解。这两股力摄在竞争,我们期待可再生能源的增速超过资源需求的增速。

中国外交理念不断创新面对世界正局的上述发展趋势,十八大之后,中国外交指导思想开始从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转变,外交风格变得更加积极进取,开始更多地就国际事务主动提出倡议,中国的外交理念在不断创新,并丰富细化,更加放眼全球。

过去五年间中国提出的外交理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主要包括四个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型全球伙伴网络。第二个层次针对具体问题,比如针对中美关系提出新型大国关系;针对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诸多猜忌,提出“亲诚惠容”理念;针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出正确的义利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走出一条跟西方不一样的援助之路;针对亚洲的复杂安全形势,提出亚洲新安全观,即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及可持续安全。其他还有新海洋观、总体安全观等很多具体的理念。

十九大以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会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我们的目标就是“双构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中国会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但往推进我们的议程时会更稳—点。可以说,前一阶段是大开大合,比如成立亚投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把主张提出来,所以声势比较大。现在更重要的是把已经提出的倡议、理念逐步落实。

(原载3月26日《参考消息》第11版)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