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发达国家的狭义概念意义上的储蓄率会比较低,是因为大部分民众的财富分配占GDP比重比较低,用于必要消费之后,资金剩余不多了。
而中国的被诟病的所谓储蓄率偏高的现象,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比发达国家财富分配相对合理环境下,民众为了满足住房消费要求而暂时性的财富积累现象——如果扣除掉这一部分,中国的储蓄率也不会这么高。
由于高回报伴随的必然是高风险,因此,高回报率的储蓄行为——投资——必然主要是富人的行为;而民众的低回报投资——储蓄——行为成为中国的特别经济现象,不但不应该被诟病,相反,这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财富分配比较合理的明显表现,是应该被赞扬的。
有人会要说了,投资是经济活动,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狭义的储蓄不会。因此必须把储蓄与投资区别开来。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懂经济原理与市场规律。
经济的目的在于财富。人们之所以不把钱都用于消费,而用于购买银行存单或者各类资产,目的都是一个: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储蓄——不管是广义概念意义上,的还是狭义概念意义上的——行为,就是经济活动内容。
而且,狭义概念意义上的储蓄,是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低风险投资者对于高风险投资者的让利行为。逻辑很简单,如果没有充分的狭义储蓄,投资者就只好寻找高息资金来源。
今天中国的没有陷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通缩困境,与中国的狭义储蓄量充足是离不开的。因此,狭义概念意义上的储蓄也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更不用说是经济活动了。
我知道,我这篇文章说中国财富分配相对合理,更会被一些人用所谓的基尼系数来质疑。我在2013年6月4日写的一篇博客《基尼系数之惑》中,对中国基尼系数“偏高”现象作了分析,说明了,把中国这么大的一个正在快速发展、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与一些中小国家做简单对比是不合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从“边际消费”水平分析,中国的边际消费严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此可以证明中国的社会消费偏低,,从而得出中国储蓄率偏高的结论。
这还是以西方意识形态教条作为分析依据的结果。当然,如果教条是正确的,作为依据没什么不对。问题在于,
第一、西方人的所谓“边际消费”是以人们的名义收入作为计算基础的。这里面没有包括资本利润。而发达国家财富分配结构中,资本利润所占比重特别大,这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寡头们的资产增值率创新高,而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依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可以得到证明。
在这样的财富分配结构下,如果以整个国民收入水平作为计算边际消费的基础,可以肯定,他们的边际消费水平会大大低于他们的分析数据;
第二、中国的边际消费水平低是以中国经济增长快速、从而民众收入增长快速为背景的。
在经济增长快速的环境里,一方面,投资的财富效应明显,人们的经济活动态度特别积极;另一方面,人们还来不及摆脱过去相对平困时期的生活习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相对于经济增长缓慢、民众收入增长接近于停滞的国家,边际消费水平必然会表现较低。这是好现象而不是坏现象。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