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从不把这种担忧写在脸上。当订餐的客人把门打开小小的一道缝,她会满脸笑容地递上外卖,说一句“祝您用餐愉快”;遇到一些面熟的客人,她还会主动打招呼,“阿姨好,又遇到您了”。
只有当张宁离开后,这些客人才会收到短信:“您好,我是刚才给您送外卖的送餐员,同时也是一位肿瘤宝宝的妈妈。如果可以的话,麻烦帮忙点一下非常好评(超赞),每个超赞会给我增加3角钱的奖励,谢谢您的爱心和鼓励,在送餐途中肯定有做的不周的地方,我会努力完善并尽心完成每一单!”
张宁所属的外卖站站长张世伦告诉记者,他也是后来才发现张宁的难处。他记得,当时张宁来面试时看起来很焦急,但没有透露自己的境况,“可能是怕我有顾虑吧”。他承认,自己的确担心过,“毕竟这属于高危工作”。这是他管理这个站点以来招进的第一个女骑手。
张世伦说,在这个外卖站里,有从石油公司下岗的东北大汉,也有创业失败转跑外卖的大学生。在他看来,“互联网救活一批人”。
刚刚过去的7月,张宁一共跑了700多单,有几天完成单量还登上了他们站点榜首,好评数也位居第一。
女儿的饭菜,张宁只有在送外卖的间隙才能带去肿瘤医院。移植仓只有一个接近地面的窗口可供病人家属送餐,每天规定的探望时间只有早、中、晚3次。同院的一位病友记得,张宁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把饭盒往窗口一放就得匆匆离开。
只有在回收饭盒时,张宁才有时间停下脚步,隔着探视窗的玻璃给女儿打电话,向她竖起大拇指,比划胜利的手势。有时候误了点,通往探视窗的通道已经大门紧闭。女儿只能和她通手机视频,(委)屈地对她喊“坏妈妈,都不来看我”,她向女儿道歉,但下一次依然没法准时。
和其他7岁的孩子一样,萱萱长大的愿望是“做模特”,也爱撒娇,有时埋怨妈妈老管她,不让她吃雪糕,也不让她用手机看太长时间的动画片。张宁有时也会哭笑不得,对女儿说“你现在吃一支雪糕就要几万元”“等你长大了爱去哪里去哪里,我不会再管你了”。
萱萱还是显露出同龄孩子没有的成熟。虽然她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得了什么病,但已能轻车熟路地跑到医院验血的地方,骄傲地指着化验单对妈妈说“我的血小板升高了”。每当下雨的时候,会打电话叮嘱妈妈“不要出去跑了”。打电话时,只要听到风声她就知道张宁正在骑着电动自行车,立马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