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因为很晚了,买不到校服,于是她妈妈一家店一家店地问。这里也可以看出她妈妈很爱她。
师:同学们读着她的文章,能真正去体会,去思考,真好!朱晓彤同学,我为什么说你将来可以当作家?是因为你有一颗很敏感、很细腻的心。我相信,坚持写下去,你会写得非常好。
师:同学们,这件事,与“生病”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是啊,平凡的日子里,母爱无处不在!老师非常欣慰,在刚才巡视大家的习作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打开了思路,回忆起那些虽然细微但很打动人的真实细节。真好!课后,相信大家会认真地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把那些最细微但最真切的爱表达出来。
【点评:三篇即兴挥就的短文,内容完全不一样,但都具备感人的力量,因为他们都抓住了母爱的细节,知道了用这些细节来表现妈妈对自己的爱!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彭老师现场点评的功夫异常了得!他凭借敏锐的语感,准确地捕捉到了一些契机,并对孩子们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导。而且,不止一次地强化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抓住细节!】
师:是的,写作就应该这样,用心体验,细心发现,让文字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这节课,我们对母爱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和体会。(《母亲》歌声响起)我们只有真正发现了母爱,才算是读懂了母亲;只有读懂了母亲,我们才算真正——长大!
【点评:《母爱》再次响起,这首歌仿佛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贯穿了全课。】
【总评】
经过一番梳理,我认为,这节课好在很好地解决了四个问题:
1.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这节课上,习作的素材从哪里来?这是关键!如果我们告诉学生:母爱无处不在,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给你吃的穿的用的,孩子们知道写什么了吗?如果我们启发学生:生活中,你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孩子们也许能七嘴八舌地说上一通,但,孩子们真的知道写什么了吗?如果说,孩子们真的知道写什么了,那么极有可能写出来的就是这节课开头我们“欣赏”到的那些习作。可以说,这样帮助学生,其实无异于做无用功,压根儿就没有解决任何问题。那么,彭老师是怎么做的?唤醒!唤醒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唤醒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孩子们自己脑海里冒出的那一段段往事,那一个个场景,就是孩子们独特的素材了。这都源于孩子们自己的发现。于是,“写什么”,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