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
这么多青年集中下乡,如果不开荒是不能养活自己的。咱国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能开垦的可供种植的荒地不是很多。在内陆农村,由于可适用于粮食种植的土地资源非常稀少,不少地方几乎到了无荒地可开的地步,尤其是山西陕西等地的情况。在全国“学大寨”的运动中,北方地区向荒山河滩荒原要粮,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向沿海滩涂要地,西北西南地区用毁林开荒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直到现在大家还在享受过度开荒带来的“好处”。
比如,沙尘暴让身处首都的北京尝够了苦头。追其源头就是在不适宜粮食种植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草原过度开荒造成土壤沙化的直接结果。内蒙古地区的大开荒造成了两千多万亩的草地沙质化,六千多万的可利用的草原面积已有四千多万以上退化。实际上内蒙古草原许多表皮下面就是沙石,根本不适宜开荒。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家大面积荒山造林城市绿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建立的“三北森林防风带”仍不能完全阻挡沙漠的东移以及沙尘暴的蔓延。本年春天大陆的沙尘暴已经刮到了台湾岛。
再比如,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是地势低洼的沼泽湿地。据2003年12月12日黑龙江日报的报导,三江平原湿地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因过度开荒缩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6316平方公里,到2002年只剩下4490平方公里。湿地中100多亿立方米的地表水流失了87亿,尚存21亿立方米。三江平原地面腐殖质土的形成需要千年亿年的时间,随着气候干燥土壤的逐年流失,也许用不了几代人的时间,就会流失殆尽而不能再生。那时三江平原是个什么样子?肥沃的腐殖质土没了,只剩下寸草不生的白浆土,落得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2)上山下乡运动加重了农村的负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由于全国可耕地的不足以及青年集中下乡,使本来粮食就十分困难的农村雪上加霜,国家承诺的接纳城市插队青年给予生产队的补助也没有了。十年中,城市里上千万年轻人到农村找饭吃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能有效地增加土地以及产量,就等于是从农民嘴中虎口夺粮!记得几个从兵团转插回山西晋北地区的同学告诉咱,他们在农村奋斗一年,凭着壮劳力的身子骨,每天挣十个工分没问题,可是到了年关时,队上会计一算账,他们反欠了队上十几块钱。当时咱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土地有限,粮食产量低,僧多粥少,经营亏损造成的工分贬值。这种做法使*檔*以及证与农民以及下乡青年的关系、农民与知识青年的关系日趋紧张起来。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农民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的感情。其实这是建国以来*檔*在“三农”问题上的错误正策在文革时期的延续。
(3)上山下乡形成全国性的城市农村人口倒流,加重了国家财正的负担
当城市青年几乎全部离开城市后,随着形势的相对稳定,大多数工厂开始恢复生产,一旦企业产能恢复或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形成产品能力或扩大生产规模,工厂对工人的需要就变得十分迫切,必然招新工人进厂,且不能耽误。那时留在城市的青年明显的不够用,只得从城郊农村中招募青年农民进厂。北京就是明显的例子。城里人下乡了,郊区农村的青年却进厂当了工人。这种做法也违背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地区迁移发展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