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一带一路”……这是近五年来中国在国际场合提的最多的外交词汇,而且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专题讲座中,人大教授、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外交的八个变化。

500

​回看3月5日李总总理的证府工作报告,我发现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主要还是放在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对外交提的很少。在证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提到外交的内容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步推进”,就这么一段,间接的应该是坚持开放型经济,另外就是国防建设稳步推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但总体来看,外交占的比例很小,总理证府报告主要还是谈民生,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30%流量费,这也会是以后证府工作报告的特色。也许过几天新华社会发报告全文,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理解。

关于十九大以后的中国外交,我先把结论放在前面,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第一,过去五年我国外交有很多变化,按照李总总理的说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步拓展”。

第二,十九大以后中国外交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就是把过去五年的变化做实、做细。过去五年外交的变化,是习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十九大以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会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我们的目标就是双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关系,我们会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国际全球治理。

第四,十九大以后推我们的议程会稳一点,前面大开大合,比如成立亚投行、搞“一带一路”,就是把主张提出来,所以声势比较大,包括习主席出访,和巴基斯坦签署460亿的中巴铁路,向印尼基建投资500亿,项目都挺大的。到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可能就不需要再提什么新的东西了,现在就是把已经提的东西落实。

所以我的总判断是,十九大以后中国外交会把十八大以来的变化延续下去,再就是参与国际治理,发挥带领作用的决心会更坚决。不过在战术层面、实践层面又会求稳,不会那么急了,这是我的一个总体判断。

500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