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檔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下面我想把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具体的变化跟大家一块梳理一下,这是我的一家之见,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补充。
第一,新的指导思想。
在习主席执证以前,中国外交思想就叫韬光养晦,这个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把这翻译成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隐蔽力量、等待时机,这个翻译非常不好,相当于卧薪尝胆,大家体会一下,其实日本人才是扎扎实实地卧薪尝胆,所以应该形容日本人。我个人认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是一套挺复杂的策略思想,这里面至少有4个内容:
1.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内部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内部问题当中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第一。
2. 在外交事务上尽量不要被意识形态绑架,要实事求是,从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
3. 中国不要去主动介入外部的那些矛盾,外部矛盾是很多的,很多事你也看着不顺眼,不过小平同志就说,外部这些矛盾坦率讲它的来龙去脉你根本搞不清楚,你也说不清楚,结论就是别参与这些事,别介入。所以大家看到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谈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样的,任何地方出了事,我们外交部发言人都说,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谈判解决问题,怎么克制,怎么谈判,损失的地方如何补偿跟我没有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是这样的。这个是符合中国利益的,要想在外面打抱不平,主持正义,坦率来讲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而且外面那些事真的很难说清楚。
4. 中国不找麻烦,麻烦找中国,做人也是这样,不过有时候人要明理。小平说,就是麻烦找了我们,除非它干扰了我们现代化,干扰了我们的统一,否则我们还是要低调、要容忍。就是麻烦找了我们,我们也要非常有节制的使用力量。
这四个加起来构成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思想,我个人认为这个思想是好的,是很丰富的,它比美国人讲的隐蔽力量、等待时机要丰富多了。但非常可惜,现在国际上关于韬光养晦的翻译不像我讲的那样内涵丰富,我现在也没有找到很好的翻译,我一般就说keep low profile,保持低调,也不是很好,希望大家一块努力找到更好的翻译。
再说回韬光养晦思想,我个人认为,它在战略上是成功的,给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赢得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它的历史功绩。不过韬光养晦在战术上显得中国有一些笨拙,有时候有点窝囊,有一点被欺负,所以网民中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过去三十年美国人最爽,想打谁打谁,俄国人是谁打我我打谁,中国人最惨,谁打我我骂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