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本次贸易战前沿的操刀者虽然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但其背后是即将“重返白宫”的著名经济民族主义者纳瓦罗。特朗普此举也意在为纳瓦罗顺利重返白宫铺路,进而辅佐特朗普按照自己的思路用贸易保护主义、吸引美国制造业回流等手段实现“美国第一”的总体目标。

面对美国无视市场规律擅自发动贸易战,成为贸易保护的急先锋的这一国际贸易大变局,中国更应沉着冷静面对预料之内的变化,切记不要被恐慌预期所吓倒。正如习总总带领在2017年达沃斯会议上所提到的,从历史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不仅仅是自由贸易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更是积极地倡导者以及推动者。面对美国贸易战呼啸而来,中国可以抓住机遇,继续作为自由贸易的旗手推动经济全球化,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尤其是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大国的认同。然而,我们也要警惕的是,很多西方舆论将中国渲染成“自由贸易旗手”意在将中国塑造成美国甚至是特朗普的对立面,成为打压特朗普的工具。中国应该意识到,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的主张并不针对任何国家,更不能针对美国,成为西方世界反美的桥头堡。此时更应该聚焦自身发展,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延续改革开放前40年发展经验的同时,继续深化国内贸易体制的改革。

无论是钢铁行业还是铝行业,都是中国进行产能调整、产能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美国在这两个领域发起贸易战也给这两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创新与优化的步伐可能还要进行的更快些。贸易战实质是质量之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在于产品质量;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光,首先要放在产品质量上。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必须保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交货及时,即所谓紧紧抓住出口竞争的“三要素”。如果能够巧用外部的压力,促成中国内部经贸改革的动力,有效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当真正危机来临时我们仍然可以从容不迫的应对。

不仅要学会未雨绸缪,更要学会软硬兼施

从200年前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黄埔港,再到四十年前中美建交后快速发展的经贸关系史来看,中美经贸关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又都是在“斗而不破”的过程中不断取得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买卖”往来日渐频繁。商务部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5196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211倍成为对两国经贸关系走向的最好诠释。钢铁与铝不仅在中美5000多亿的贸易总额中占比极小,在中美经贸摩擦史上也微不足道。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