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伊核协议》继续存在或出现问题,对莫斯科而言,均可从中获益:美国未退出协议时,俄罗斯与伊朗、土耳其联手重新搭建中东战略平台,逐步削弱美国、沙特和以色列在当地的影响力;川普宣布退出后,美国再次成为中东反西方力量的众矢之的,普京什么都不用做便可坐享其成。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jahu)在川普宣布决定后立刻前往莫斯科便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美国
“山姆大叔”如今对中东能源的需求已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但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其利益依然是全球性的。中东是全球地缘热点中的热点,华盛顿不可能作壁上观。
美国与中东之间的地理距离,既是华盛顿的战略优势(战火烧不到自己身上,所以可放开手脚大胆介入),又是战略劣势(客观上限制了对该地区的直接投射,不得不在当地寻找代理人)。这就决定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永远只会是:寻找盟友,制造乱象,不能让敌友中的任何一方势力过大。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流地缘大国,符合美国的“潜在威胁”标准。只不过,奥巴马在位时,美国对伊采取的是“条约制约”策略;而川普决意要做的是“釜底抽薪”,不惜成本对伊朗进行打压。
他的策略很明显:用高压来迫使对方让步。在朝鲜问题上如是,在贸易纠纷中如是,在伊核危机时将依然如是。
中国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极大,而且会越来越大;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中东的位置至关重要,无以替代。因而,该地区出现乱局从根本上说并不符合北京的利益。
中国的唯一优势是,它与中东地区的各方均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这一点在出现危机时尤为重要:既可以助其在关键时刻成为协调各方利益的“中间人”,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地区的正情。因此,对中国来说,首先不希望中东地区出现动荡,但如果冲突不可避免,也有从中获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