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时间:2007-2018年
故事地点:山西临汾
一
秦军是我的发小,样子不差、勤奋肯干,是我们古寨数得上的好小伙。
在结婚的12年后,他决定离婚了。离婚对象是小他一岁的张小琴。
张小琴也是十里八乡争相被求亲的好姑娘。二人初中时便相识,当时由媒人牵线,结合颇被人们看好。
婚后二年,他们的儿子林林出生,小脑袋大眼睛,生得和秦军很像,如同一个模子刻出。秦军很得意,在地里卖力气时干劲很足。妻子则在家专心带林林。
“人哪,结了婚生了娃,活得就是儿女。”这是父辈们常挂嘴边的话,也被秦军捡去,开始挂在了嘴上。
他说:“儿子是个指望。”上学时,秦军也是那种常常拿回奖状的聪明孩子。但乡镇学校充斥着暴力,他两度转学,还是免不了辍学。
新生儿带给全家新鲜又忙碌的甜蜜。邻里常看见他们一家三口,儿子林林抱在张小琴怀里,张小琴腻在秦军怀里。
但小孩急症多,少不了进医院,每次去,夫妻两口一齐上阵,肝疼心颤地呵护着,同时也幸福着。
作者图|秦军家门口
转折发生在林林六个月大时,一名医生小心翼翼做出提醒:“小孩好像发育有些问题。”
小林林比之一般的婴儿要更瘦弱,且反应迟钝,扁扁的脑袋像颗未发育成熟的豆荚,所以两只眼睛反而显得格外大。
不过,两人谁也不希望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存着侥幸心。外人问起时,便拿“营养跟不上”搪塞,如同掩耳盗铃。
我去他家看望,发觉小孩不正常,但看秦军、张小琴眼神躲闪,这话也不好出口。
直到林林一周岁,同龄的小婴儿已学会走路,且牙牙学语,他仍被困在六个月大的身体里,生长信号迟迟未被呼唤出来。
他对成*人们的挑逗几乎无反应,也无法分辨是母亲还是他人的拥抱。林林似乎只会一个动作:吃奶。
日久天长,秦军也无法忽略别人背后对小孩的指指点点,但面子还是要的,商量后让张小琴留在家照顾农活,他自己偷偷带林林去市里检查,医生给出初步诊断,可能是侏儒症。
全家如同遭遇当头一棒,心里背上“养了个怪胎”的沉重包袱。林林因体弱,还有许多并发症。此后,他们到处求医问药,但一直没有定论。
而务农一年不过3到5万的收入,秦军无存款,为了看病,只得向邻居、亲戚借了好些钱,以至看病结束后几年,他都还在还债。
无望时,秦军甚至请了神婆到家中作法。当时有医生安慰他们说:“可能就是发育迟缓,养大一些,会好起来的。”
秦军一家就在这样的期待中度过了两年。小林林慢慢长大,并学会了走路,这让两人倍感欣慰。
但小孩瘦得惊人,且从未学会说话,古怪的神情和举动时时在提醒他们,这小孩是有问题的,且问题很大。
二
秦军不甘心,又带小孩去太原检查。这一次终于确诊:小孩患有先天性颅脑畸形,是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病名和成因都是秦军陌生的名词。
得知这个结果,张小琴痛恨起秦军当初没带她去做孕检,转念一想自己当时也心疼钱没坚持,便开始怨自己的命不好。
秦军无话可对。他如同被宣判死刑,对当年误诊林林和现在确诊林林的医生都产生恨意。
因为医生判断,小林林的智力很可能停留在较低水平,语言能力和自理能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他对刚满二十五岁的秦军说,林林将需要终生陪护,且寿命不会超过三十岁。
医生还补充道:“你们其实早该来太原,小孩未满六个月大的时候,或许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矫正,现在确实是有点晚了。”
有人建议夫妻二人趁年轻再生育一个,但两人担忧再生出个畸形儿,始终没勇气尝试。即便二胎正常,又怕二胎小孩受到拖累,他(她)不该承受有个傻哥哥的痛苦。
一切于事无补。秦军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己的命。
而张小琴怕被说三道四,整日躲在家中不肯出门,甚至连娘家也不回了。她的父母自小孩被确诊后,就不再登秦军家的门,他们要女儿离婚,趁年轻改嫁。
但张小琴不提离婚,她在家里买了一堆益智玩具,给林林念英语,教算术。秦军也在以前家境好时买的电脑上搜搜索索,寻找对症良方。他对外一直称,小孩患的是自闭症。
忽然有一天,张小琴对秦军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个小孩九岁才学会说话,而且是个天才,很聪明,我不信林林有病,他是正常的,我的让他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