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围绕着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孝顺”要求,舆论平台上时常会产生一些争论。一些从西方意识形态教条出发的人,往往会反对社会对于儿女孝顺父母的要求。他们认为人应该都是平等自由的。人与人之间只应该出于爱而互相关心,不应该因为社会责任而被迫承担义务。

        这是对于自由平等的偏激性理解,也是从绝对个人主义观念出发而产生的错误思想。

        西方人的个人主义观出自于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是抽象的。具体的世界是人的意识与存在结合的产物。人的意识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各不相同,却都是真实的。

        应该说,这个看法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理论不矛盾:马克思的辩证唯物理论认为,物质只是客观的存在,具体的物质现象,是人的意识与物质结合的表现。那么每个人的客观环境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意识也会不一样,于是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也都是真实的、合理的。

        不过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同时还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决定于客观环境,也会随因为事物变化而变化的客观环境而变化。

        在阐述人的客观环境变化的客观规律方面,马克思的哲学系统除了辩证唯物理论,还有一个历史唯物理论。

        历史唯物理论认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于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认识向符合社会进步要求转变的条件。

        因为生产力进步会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善了,人类的认识也会向积极方面转变。而且,虽然马克思没有说,不过在事实上与逻辑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生产力的进步是要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团结互助为条件的。

        这样就与中国传统意识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相符合了。

        中国传统意识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在人们相互团结互助中发达起来的农业社会里形成的。与存在主义不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所在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好了,每一个人才会好。因此人们应该相互团结互助。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