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看世界
        说财富是经济社会里的消费拳力,是区别价值与财富的一个根本标志。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财富属性。不过有价值不一定是财富。你可以认为自己身上的一颗痣很有价值,愿意花钱保护它,它对你就有价值。不过你没有办法让人愿意为获得它而向你支付代价,所以它不是财富。价值是主观的,而财富,相对于每个人来说,却是客观的。
        财富是人类进入经济社会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分化的结果。原始社会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极度缺乏,人们获得的资源只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同样资源的边际效用基本相等,价值观也都基本相同。这时候不存在财富观念。
        进入经济社会以后,人类获得的资源除了维持基本生存需要以外,有了相对剩余,于是价值判断开始分化。分化的结果是一部分人积累了其他人想要而没有的资源,成为财富。等到人类生产力达到极为发达的程度,人类需要的资源价值降低为无限小,财富观念将消失。
        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这是茅于轼先生及很多与他观点相同或相近的人的共同点——就必须真正明白主观价值理论。         之所以这里用了“真正”这个词,是因为很多人自以为在主张主观价值理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它。因为主张主观价值理论的人,很多都把正*府当做了社会财富的剥削者,就是违背了主观价值理论的表现。
        主观价值理论说的是,价值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而来。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不过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人们的价值观会不一样?
        西方人没有告诉他们这一点,是因为西方人没有追究这个问题。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信仰宗教,把说不清楚的问题交给上帝去了。于是国内的西方思想崇拜者们,也就以背熟了教条为满足。在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确定自己掌握了主观价值理论。
        其实要明白为什么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为什么会不同,还是可以从西方教条中找到答案,那就是边际原理。
        边际原理说的是同样的资源对于同一个人的边际效用会减少。于是人们会在不同资源中选择边际效用更高的资源。同时每个人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不一样,于是同一种资源对于不同的人的边际效用不一样,于是导致对同一种资源,每个人给出的价值判断不一样。
       所以不同的人的价值观是会不一样的。如果人们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都一样,那么所有人的价值观也会一样。
        之所以这里说这个“如果”,是为了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存在是合理的。假如公知们与农民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都一样·,公知们也会与农民一样的价值观。因此公知们今天对于一些人的价值观的蔑视是不应该的。因为换一种环境,也许公知们持有的正好是被他们现在蔑视的价值观。
        不过大多数主张主观价值理论的人没有明白,主观价值理论其实并不离开客观规律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说主观价值理论是对的,却并不能明白为什么是对的,也不能真正用这个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比如茅于轼老先生,讨论社会现象时的逻辑思维仍不脱客观价值观念也就是劳动价值理论思维逻辑。
        不能摆脱客观价值理论的思维逻辑,就会认定有一种价值观——当然都会以为自己秉持的就是——是唯一正确的。可是遇到辩论的时候往往说不通了。怎么办呢?于是专制思维方法就起作用了。蔑视别人的价值观,把持有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划入另类,乃至于用各种暴力言论打压。
        要正确的用主观价值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必须与生产力决定论相结合才行。
         生产力决定论说的是,人类社会进步只能以生产力进步为根本条件。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状态。社会要进步,就必须以生产力的进步为手段。违背生产力进步的要求,而想要社会进步,无异于缘木求鱼。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好的,也只能以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进步是否顺利为标准。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