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1月16-18日,笔者应印度外交部和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邀请参加第三届瑞辛纳对话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管理可能引发混乱的转型:思想、机制和话语”(Managing disruptive transition: ideas, institutions and idioms)。

但实际上,我们到了现场才感受到,会议主题的核心是“秩序”,既包括地区秩序,也包括世界秩序,甚至可以说地区秩序就是世界秩序,因为在所谓的“印太”地区集中了全球主要力量。在会议主办方和美日等国看来,“印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博弈场。

500

本届瑞辛纳对话会的主宾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在开幕式上对印度和莫迪总理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本来会议议程中有莫迪总理发言,但临时取消,可能是要留到达沃斯再讲。

三天的会议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议题展开,一是“印太”,包括地区安全、大国作用、亚洲世纪是否意味着自由秩序的终结等议题;二是互联互通和地缘正治及地缘经济挑战。无论在哪一个议题上,中国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同时也是议题涉及的主要对象。但吊诡的是,与去年瑞辛纳对话相比,本次会议给中国学者安排的发言机会明显减少。笔者去年是作为发言者参会的,共有5位中国学者发言,但本年降为2人,只是就妇女问题和核扩散问题发言,而在更加重要的地区安全、互联互通等关键议题上,主办方都没有安排中方学者发言。不仅没有安排中方学者发言,甚至连提问的机会都不给中方学者。

在1月18日会议的第三天,瑞辛纳对话会达到了高*潮。上午的主场环节是讨论“互联互通竞争:经济通道还是正治影响力的输出路径?”印度发言者是即将就任外秘的顾凯杰,伊朗副外长赛义德·卡泽姆·萨嘉德普尔、美国前驻伊拉克和联合国大使卡里扎德、匈牙利安全正策和国际合作国务部长伊斯特万·米高拉等人参与讨论。

从议程设定和中国学者缺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会议组.织者试图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印度才是地区互联互通的主要推动者,或者印度在推动互联互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至少不次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并且,印度在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发挥的是积极的正面作用,而其他国家在本地区互联互通中发挥了消极负面作用,主要是为了输出正治影响力。

美国前驻伊拉克和联合国大使卡里扎德,就直截了当地指责中国倡导的互联互通引起了国际秩序的转变。顾凯杰则老调常谈,认为互联互通项目必须要透明、尊重国家主拳、遵守国际规则。他表示,印度不是不要互联互通,关键在于推动互联互通的过程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伊朗副外长则大力附和顾凯杰的讲话,重点指出印度-伊朗-阿富汗三边互联互通项目,包括恰巴哈尔港是共赢的,不涉及大国竞争,也不涉及主拳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