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辛纳对话会上,中国并不是唯一受到美日印澳讨伐的国家,俄罗斯也成为本次会议上受批判的对象。在关于恐怖主义、阿富汗问题,以及地区秩序的讨论中,主持人数次直白地质问俄罗斯副外长和俄方学者,俄罗斯为什么支持塔利班,为什么出兵叙利亚?俄罗斯外交人在场下向中国学者大发牢搔。
三天的会议,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出席,每天从早上9点持续到晚上23:30。印度外交部和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确实对第三届瑞辛纳对话会进行了精心策划。站在印度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实现了部分目标:一方面为鼓动美日澳等国展示对中国、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在显示印度“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表达对中国不满的同时,展现了印度力图在“欧亚”和“印太”之间保持所谓“平衡”的姿态,以便进一步与双方讨价还价,获取好处。
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印度以及美日澳所表达的立场并不为地区内外多数国家接受,匈牙利、斯里兰卡等国人员的表态反而说明了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方式大受欢迎;而在安全问题上,以印尼为代表的国家并不希望做“二选一”的选择,而是力图保持平衡。另外,会议主办方在不让中国学者发言,甚至提问,而在提问时麦克风发生技术性故障等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的不是大国风范,而纯粹是小人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