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30万去南极冻成狗,为什么中国游客依然趋之若鹜?
2016年登陆南极的中国游客人数达到3944人次,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
2018年的春节,汤妙昌教授前往他暌违20年的南极。他说,没想到退休后还能去往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办公室原主任,曾任中国3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长城站站长兼越冬队队长,14次前往南极考察。
此次他再“出征”南极,则是以特约极地科学家的身份,受“奇迹旅行”邀请,为同船的游客分享他在南极科学探险的故事。这次南极行,载着一整船的200名中国人,将在南极迎接新年的到来。
与南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汤妙昌说,相比18世纪初就开始南极考察的西方国家,中国接触南极科考的时间总体晚了近200年,更别说以个人旅行者的身份到访这片土地。可近年来,这片最陌生的土地上,改变正在发生。
成为少数派
通常意义上的“南极”,指的是南纬60°以南的地域,包括南极洲和周围海域,总面积为520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大陆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相当于两个澳大利亚,或者美国与墨西哥的面积之和。
这片被称为第七大陆的地方,由于占据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空间资源、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使得南极一直备受国际关注。1959年,经过协商,英美澳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开启了和平开发南极的道路,而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则是在1985年。
1772-1775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独桅帆船穿过南极圈,如果把此举作为人类南极探险的起点,那么直到200年后的1984年,中国才首次登陆南极。
尽管赶了晚集,可30多年来,南极土地上却多了很多中国的身影,在南极以汉语命名的地方已经超过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