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奇闻

   1995年4月27日,河北省鹿泉县(市)人聂树斌被执行死刑,他的罪名是故意杀人、强干妇女。这一桩在当时看起来板上钉钉的案件,却在后来被发现有惊天的隐情。2016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那么蒙冤的聂树斌为什么不喊冤呢?

聂树斌为什么不喊冤

  事情还是要从最初说起:1994年9月23日下午,聂树斌因被怀疑为犯罪嫌疑人,被石家庄市公安局郊区分局民警带走问话。这突如其来的灾祸让聂树斌及其一家不知所措,老实的聂树斌是犯了什么事?原来同年8月5日,同样是河北省石家庄人康某在该市西郊孔寨村附近一块玉米地里被强干杀害,聂树斌被列位首要犯罪嫌疑人。聂树斌被扣压之后,很快经过审判,判定罪名成立,死刑,聂树斌不服上诉,但二审依旧判他死刑。对于聂树斌为什么不喊冤的疑问,我们有了初步的答案,聂树斌并不是没有喊冤,而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可是,就在大家已经对于老实本分的聂树斌是杀人凶手这一消息消化之后,剧情再次出现了“神转折”。就在2005年河南省荥阳市警察抓获网上通缉逃犯王书金后,在王书金供述罪行的时候,称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干杀案也是他所为。就这样“一案两凶”的事件初见端倪,经过负责调查该案件的原河北省广平县(市)公安局主管刑侦副局长郑成月的不懈努力,边抵抗那些不想让他继续追查此事而对郑成月施加的各种压力及恶劣手段,边不断为聂树斌案昭雪而奔波。

聂树斌为什么不喊冤

  终于,在2016年,聂树斌沉冤昭雪,法庭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聂树斌案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敲响警钟,与其关心聂树斌为什么不喊冤,我们更多的关注点更要在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让未来没有这样的惨案。

  〔作者简介〕何家弘,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理论视野》2017年第1期。本文首发于“理论视野”微信公众号。

  摘要:聂树斌案已然过去,而且其必将载入我国的司法史册。聂树斌案最让国人愤慨之处不在于错判,而在于错判纠正之难。它几乎是全方位地揭示了我国错案救济制度的漏洞和弊端,也堪称“人性恶”的全景展现。我们应该从惨痛的错判教训中汲取推进司法改革的正能量,努力提升中国司法公正的水平。

  关键词:刑事错案申诉再审聂树斌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公布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干妇女案的再审结果,宣告聂树斌无罪,终于给这起陈年错案画上了句号。毋庸讳言,聂树斌案的纠错来得太迟,聂树斌案给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的伤害太重。不过,该案的纠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司法的进步,尽管这进步显得步履维艰。如今,聂案已然成为历史,不过它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聂树斌案的证据重述

  早在20年前,我就听说过这个案件。当时我在人民大学法律系讲授犯罪侦查学,因此要从各种渠道收集案例,而当时能够获得的现实案例并不多。我记得,我先是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是“青纱帐谜案”(1994年10月26日《石家庄日报》)。后来,我又听公安机关的人介绍过该案的情况,主要是作为侦查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一个范例。那起强干杀人案的现场勘查并没有发现能够确定嫌疑人的证据——既没有提取到作案人的精斑等生物物证,也没有发现作案人留下的足迹等物品。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只能深入群众,调查走访,并终于获得了有价值的线索:一个可疑的青年男子经常在离现场不远的电化厂宿舍区闲转,而且经常偷看女人上厕所。该案发生后,那个男子便没有出现。侦查人员认为此人有重大嫌疑,并估计他还会再来,就要求当地群众注意观察,发现情况及时报告。一个多月之后,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报告,那个男青年果然又出现了。于是,公安机关派人蹲守,第二天就将其抓获,并顺利破案。后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这个案例,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记住聂树斌的名字。如今反思该案,我们有必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22年前的现场——

  1994年8月10日下午4时10分,石家庄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四科内勤黄某某接到留营派出所民警王某某电话报称:失踪人康菊花(女,石市液压件厂描图员,住孔寨村,8月5日失踪)的父亲康孟东在孔寨村西北的玉米地杂草堆里发现了康菊花的衣服,怀疑女儿已经被人杀害,便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要求分局派员去查看。侦查人员迅速赶到发现衣服的现场,并在周围查找。由于那片玉米地的面积很大,而且天色渐黑,侦查人员既没有找到尸体,也没有找到任何证据。

您可能还喜欢的
最新信息
返回顶部